首页 要闻动态 乡镇动态

要闻动态

富村镇底井村:“后进”变“样板”齐心走上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2-05-11 09:55  来源: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夏关正、宋紫冉  浏览次数:21280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现在,村子渐美民渐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在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亦佐村委会底井村问到村里的变化,村民的回答都很一致。


地处大山深处的底井村,有人口287户1337人,是一个汉、彝、哈尼、蒙古等多民族杂居的自然村。曾经的底井村因为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民贫穷、社会治安问题频发被人们称为“烂底井”,底井人也被周边群众戏称为“井底之蛙”。脱贫攻坚以来,底井村民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下,用勤劳智慧改变了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满足村民对更高层次幸福生活的追求,底井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机遇苦干实干,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开。


为了让村民活动有场所、议事有地方、办事有场地,底井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示范带动群众,在村内建设“党群驿站”。

“在村党支部组织召开的群众会上,2名当过木匠的老党员现场表态义务完成所有木工工作,其他党员也积极表态义务投工投劳。”党员的示范带动,群众也纷纷表示自愿捐工捐地、捐款捐物。


党群连心,一场群众会解决了党群驿站建设所需的土地、资金、人工、材料等问题。建设过程中,村民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的还移房让地、捐地。据底井村党支部统计,此次党群驿站建设各族群众共投工投劳955人次、捐物129件、捐地208平方米,义务运输建筑物资40余车次,折合人民币41万元,加上干部群众捐款7.73万元,总投资48.73万元。

“仅用4个月时间,党群驿站就建成投入使用。”亦佐村党总支书记邓全兵说。

走进“党群驿站”活动广场、矛盾纠纷化解园、党性教育室、群团组织活动室、网格管理室、乡贤监督会、游子话吧、望乡台等功能室,成了底井村化解矛盾纠纷、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载体。有了“党群驿站”,底井村风气更正、民风更纯,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里村外环境,底井村采取划片包段管理模式,将全村划为党员示范路段、公益岗位路段和群众“三包”路段,分别由党员、公益岗位人员和群众负责清扫保洁,责任区内包保人员常态化落实“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洁制度,不定时清理粪堆、柴堆、草堆、杂物堆,同步负责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底井村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



同时,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底井村党支部在挂钩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邀请县美术、书法等协会专家老师10余名,以民族团结、农耕文化、村规民约等为墙体文化主题,无偿写画380余平方米,每一处文化墙都对村民起到了熏陶引导的作用。


为了提高村子的安全管理和村民的自我管理水平,除了科学制定实施村规民约、红黄榜外,在全村重要路口全覆盖安装高清摄像头,建设融村情、警情、案情、舆情等于一体的基层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村数字信息互联共享,以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底井村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基础改善、人居环境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产业发展上,底井村党支部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年前种植的500亩油菜已丰产丰收,今年2月又引导农户种植300余亩紫苏,并与当地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以订单种植的方式解决群众种植顾虑,种植收益得到有效保障。

“近几年,大多数村民通过外出务工都富了起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能够有效解决少部分不能外出务工剩余劳力的增收问题,让村民增收的渠道更加多元。”邓全兵说。


村容村貌整洁、邻里关系和睦、增收渠道多元、文明氛围浓厚、社会治安和谐……以前贫穷落后的底井村民以团结奋进的合力,书写了从“后进”到“样板”的幸福故事,成了当地远近闻名文明村、幸福村。(夏关正、宋紫冉)


富源县老厂镇:回访新兵亲属 浓厚拥军氛围富源黄泥河:人大聚焦烤烟移栽,助农增收促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