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2 15:54 来源: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邹永改 张政伟 杨权风 浏览次数:3325
近年来,富源县中安街道回隆社区的山水林田和独特的“牛”汤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回隆社区素有“县城后花园”之称,距离县城9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是这里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中安街道聚焦富源县建设“滇东门户城市”契机,以回隆社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强健有力的基层组织,围绕吃有特色、看有亮点、听有故事、玩有乐趣的思路,以实施“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先导工程,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板之路。
挖掘“牛”文化 做强牛产业
“回隆牛汤锅”是富源当地出名的一道特色菜,制作技艺已传承 600 多年历史。为保护传承发扬汤锅文化、发展汤锅经济,带动社区群众共同富裕,社区党组织组建乡贤会,鼓励乡贤保护传承地方特色餐饮文化、补链延链牛产业、做强做优牛品牌。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目前村里有400多户村民经营牛汤锅,店铺遍布全省各地,有的甚至已经开到省外,其中部分品牌效益逐步显现。近两年来,采取“社区+公司+农户+网红”模式,开发销售肉酱、牛干巴等10余种熟食产品,逐步形成村里饲养、屠宰加工、汤锅售卖、电商销售全产业链格局,“回隆牛经济”实现了从有到强的转变。2022年,带动本村劳动力就业近10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及三类监测对象200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
以农为本 集群发展优势农业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特色农业。
建设晚秋红心桃基地、优质烤烟种植示范基地、辣椒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农耕文化讲习所、研学游学中心、农技人才培训中心、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传统手工体验坊等农业产业项目,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尤其去年以来,根据社区的土壤气候特点,制定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推广种植晚秋红心桃1500余亩。
2022年,第一批种植的500亩晚秋红心桃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带动46户脱贫人口及三类监测对象户均增收5000元,实现村庄变美、村民变富。
夯实融合根基 旅游业发展迈上新高地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万亩林场、回隆水库的生态颜值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建基础、政府引导布业态、农民主体共富裕”的总体思路,以保家村、张家村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先导示范工程,采取“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融合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村庄基础提质、外观整体重塑、环境微小改造、闲置资源盘活等,布局森林栈道、休闲餐厅、文创小屋、文艺茶馆、象山书院、简餐、高端民宿、酒吧、乡村夜市、户外探险等城郊旅游度假新业态。
去年“五一”期间,回隆驿生活旅游度假庄园正式开业,运营一年多来,共接待游客15.6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收入800余万元。
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拾菌避暑,秋冬季节摘果、品汤锅、看雪景……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回隆社区群众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回隆农文旅融合的加快发展,为助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旅游发展新局面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