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富源县财政局
  • 015158708/2024-08618
  • 2024-02-23 10:08

监督索引号53032503000010000


富源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富源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富源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超预期的刚性增支压力,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实兜牢“三保”保障,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纵深推进财税改革,财政收支实现稳增向好,较好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富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103万元,比上年增收19093万元、增长11.16%。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896万元,比上年增支43080万元、增长9.21%。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103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66429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636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9994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6585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28950万元,调入资金42106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929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5590万元,其他资金调入17219万元),收入合计727588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89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447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32501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03万元,支出合计70197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561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561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359万元,比上年减收4500万元、下降13.6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580万元,比上年减支165891万元、下降75.24%。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35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67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2400万元,收入合计5742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05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5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700万元,调出资金9297万元,支出合计5454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88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88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59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612万元,比上年增支15591万元、增长74242.86%。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59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万元,上年结余1万元,收入合计156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2万元,调出资金15590万元,支出合计1561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7483万元,比上年减收54145万元、下降33.50%,主要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由市级统筹,县级不再预算收入。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91563万元,比上年减支22707万元、下降19.87%,主要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由市级统筹,县级不再列支出。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7483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74432万元,收入总计281915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156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90352万元。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均为快报数。待市财政局批复富源县2023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3年重点任务及主要工作成效

(一)精准加力施策,积极财政政策展现新作为。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激活市场主体“一池春水”,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减税降费惠企增效。强化财税政策供给,税费优惠政策有效衔接协同,延续和优化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等30条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创新发展,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留抵退税71098万元,其中,减税60300万元,降费5115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5683万元,落实扩大社保费缓缴、延长缓缴等扶持政策,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激发创新创造新动能。二是产融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十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健全地方金融银行与市场主体“抱团取暖”“互利共赢”机制,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0亿元、增长33%,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辖内融资担保公司在保担保14户4870万元、增长186%。三是全力支持就业创业。落实岗位开发、财政扶持、小额贷款等一系列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政策,到位上级就业补助3211.36万元,全力扶持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全年发放各类就业补贴3340万元、惠及14219人。到位上级贷免扶补财政贴息2221万元,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6户13594万元,切实支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强化政府采购扶持。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177个、采购合同金额6527万元,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预留份额282.06万元,提高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二)聚力开源节流,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统筹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形成资金合力,竭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煤电铝”产业贡献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519万元。一是财源培植质效齐升。全力支持“煤炭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铝精深加工聚集区”发展,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持续推进“五化”矿井建设。投入专债资金建成腰站煤炭智慧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煤炭绿色发展装备技术综合服务基地、黄泥河40万吨储煤场等项目有序推进。落实税收、专利补助等激励要素保障,累计投入专债资金10.77亿元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县级财政投入4395万元重点支持铝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科技创新研发等,为产业集聚和财源建设奠定基础。二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落实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奖补措施,严格财税联席研判制度,凝聚合力组织收入。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测,全力加大稽查力度,确保收入均衡入库。盘活土地资源和国有资源资产,规范非税收支管理,增强政府财力统筹力度。面对受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电解铝停槽减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吃透相关扶持政策,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补助366429万元,同比增收50237万元、增长15.89%。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7219万元,统筹用于民生重点领域。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103万元,同比增收19093万元、增长11.16%,总量全市第2,实现连续9年稳定增长。税收收入128116万元,同比减收5023万元、下降3.77%;非税收入61987万元,同比增收24116万元、增长63.68%,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32.61%。三是统筹保障有力有效。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三保”保障范围、标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基本民生、乡村振兴、教育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896万元、同比增支43080万元、增长9.21%,总量全市第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到位财政直达资金171560.86 万元,支持推动稳就业、保民生、稳增长,推进扩大有效需求,切实推动一批教育、交通、就业等利当前惠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及民生实事。

(三)强基固本提质,统筹城乡发展彰显新气象。聚焦“十四五”规划、“三个发展定位”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全方位增加投入补齐重点领域发展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一是全力增加基建投入。争取到位专项转移支付补助65851万元,重点支持教育强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争取增发国债资金4.28亿元,支持补木水库项目实施。到位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亿元,用于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投入116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落地落实。聚焦“滇东门户城市”发展定位,全力筹资支持创建绿美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等,综合治理县城清溪河,“十百千”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厕所革命”等扎实推进,城乡宜居环境显著改善。交通运输支出5710万元,投入省道及农村公路“以奖代补”资金4655万元,改扩建公路50公里、新修公路116公里,农村公路养护3440公里。住房保障支出21541万元,支持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改造棚户区2989户、老旧小区1206户。三是乡村振兴持续增效。农林水支出83704万元、同比增长24.49%,支持建成高标准农田12.9万亩,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实施,推动科技为农业生产赋能,稳步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投入政策性粮食补助685万元,保障县级储备粮767万公斤及成品粮油各17万公斤,加强粮油安全保障。全方位筹措资金,支持县城供水、阿汪水库、大跌水水库等项目建设,新建及改建水厂7座,河湖管护及水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位中央及省市财政涉农支农资金52120万元,扶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基础保障。投入衔接资金20327万元用于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就业、乡村建设等项目135个,整合涉农资金19050.48万元支持农业发展、畜牧生产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沪滇协作帮扶3720万元用于肉牛养殖加工、乡村振兴示范点等项目12个。节能环保支出26203万元,同比增长514.52%,支持推进污染防治、“两污”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等工作,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牢城乡发展基础。

(四)增强投入保障,改善民生福祉交出新答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职能定位,提高公共财政的“民生含量”。民生支出39849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一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支出148938万元、增长0.77%,实现教育“两个只增不减”。投入9789万元,支持义务教育薄改、扩容提质等项目建设,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入16785.49万元,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困难学生补助等各项政策有效落实,直接惠及学生10余万人。二是筑牢社会保障底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1302万元、同比增长0.76%,巩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发放城市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各类民政补助21086万元、惠及3.69万人次,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抚恤、社会福利、退役安置、残疾人事业等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卫生健康有效保障。卫生健康支出37261万元、同比增长21.63%,支持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城医疗集团启动建设,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县、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投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资金35.21万元,发放671名乡村医生补助483.12万元。县疾病防治中心实验楼建成投用,县北城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四是促进文化科技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74万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技术支出1775万元、同比增长0.8%,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创新驱动动能。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统筹支持推进民族宗教、搬迁安置、残联、文联、妇联、团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深化财政改革,现代财政治理开创新局面。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定衔接,提高了县乡财政保障能力。一是预算管理纵深推进。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落实优化系统构架,规范系统流程,完善标准化体系,提高了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构建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编制体系。二是预算绩效成效显著。县级部门预算项目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审核预算项目89个16.95亿元,修正整体绩效指标87条、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85条,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率100%。三是票据改革减负增效。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数字财政”改革与应用,高效完成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单位125家,县乡卫生医疗机构电子票据改革覆盖100%,年可节约成本费用400余万元,实现了便民减负增效。四是推动国资保值增值。健全县属国企党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高效划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859项,授予富源建投集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县城区域停车泊位收费2项特许经营权。2023年末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42.67亿元、增长49.09%,净资产133.82亿元、增长45.3%,营业总收入10.15亿元、增长1048.9%,净利润0.89亿元、增长192.1%,资产负债率40.8%。出台《富源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注册成立1户非平台市场化企业,优化提升国企改革扎实推进。五是地方金融统筹有力。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制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十项行动”方案,增进政银企信贷务实合作,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六)筑牢安全屏障,防范化解风险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切实超前谋划预警,牢牢守住安全发展、防灾减灾及财政金融风险底线。一是安全保障有效增强。公共安全支出15273万元,支持保障执法办案、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依法治县及平安富源建设。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234万元、同比增长13.41%,全力推动矿山安全、消防、自然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应急救灾保障力度。二是兜牢兜实“三保”保障。完善“三保”保障方案,坚持“三保”优先顺序,树牢“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强化科学统筹调度,切实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三保”支出297451万元,其中,保工资205454万元,保运转4901万元,保基本民生87096万元。三是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机制,推动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坚决有效遏制新增债务。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全局一体推动,圆满完成清偿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县级压减资本性及一般性支出72700万元,统筹用于偿还债务,筑牢了债务风险底线。四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深入推进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及案件查处,强化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监管,集中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66万份、宣传短信10万条。五是财经纪律更加严肃。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强化财会监督管理,开展“点菜式”财会专题培训3期458人次,提高了财务综合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三公”经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清源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了财会监督实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及社会监督,促进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建设不断提质增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2023年,是财政工作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有效应对了严峻的经济形势、复杂的风险挑战,坚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力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加精准、可持续,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顶住了债务化解艰巨压力,扛住了财政收支矛盾考验,深化了财政管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财政收入及债务化解的历史性突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奋进的结果!

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财政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及不足:一是税源结构仍然不优。税源以煤铝产业为主、电产业为辅,“煤电铝”产业贡献县级收入占比为58.66%,财政收入高度依赖煤炭行业,容易受产业政策、市场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二是收支矛盾极为突出。因县级“三保”、乡村振兴、安全维稳等必保刚性支出滚雪球式叠加,“三保”需求占县级可用财力比重高于100%,县级财力严重依赖上级补助。三是债务压力日趋加大。随着全县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到期债务额度较大,偿债筹资压力进一步加剧,债务风险持续向财政集聚。四是资金绩效有待提高。部分预算单位对资金绩效管理重视不够,内控机制不够健全,资金使用效益仍有差距。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4年全县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对保障推进富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预算编制及财政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深化零基预算编制,部门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只减不增,资金资源统一纳入预算管理。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严格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切实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坚定不移培植涵养财源,贯彻落实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扎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为推动富源“三个发展定位”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遵循主要原则

——坚持统筹财力、服务发展大局的原则。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担起财政在稳定宏观经济中的重要责任,统筹需要和可能,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统筹力度。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主动服务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集中财力保障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贯彻落实。

——坚持厉行节约、提高资金绩效的原则。坚决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牢牢将“三保”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内,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按照上级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15%,新增资金原则上不得用于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严格预算追加,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深化绩效管理,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压实责任。严控行政运行成本,“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开支,切实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提速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

——坚持依法理财、科学防范风险的原则。深入推进财政法治体系建设,坚决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完善财政运行监控,落实“三保”清单制度,兜牢兜实“三保”。健全债务化解长效机制,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化解存量债务,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坚决维护财政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

——坚持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落实好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地方税制结构。 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统一“四本预算”编制口径,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完善预算基础信息编制,提升预算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预算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建议

围绕总体思路和主要原则,综合研判各种因素,202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4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安排201500万元,比上年增收11397万元、增长6%。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334424万元,调入资金447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0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32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5610万元,收入总计663537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468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6367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0370万元,支出总计663537万元。

根据财力安排,2024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800万元,比上年增支35904万元、增长7%。安排支出重点:一是2024年“三保”支出安排363402万元。其中,基本民生支出120774万元,人员工资及工资性费用229690万元,机构运转支出12938万元。二是债务还本付息29495万元。三是安排预备费7000万元、应急专项及网络租赁维护费3200万元。四是“三保”以外长聘人员、其他刚性及行政事业人员绩效考核20218万元。五是党报党刊征订、信访维稳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79662万元。六是2023年结转支出25610万元。七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18213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800万元,比上年增收13441万元、增长47.40%,上级补助收入6000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63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889万元,收入总计66989万元。安排支出66989万元,具体如下:城乡社区支出30200万元,农林水支出3386万元,其他支出390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9600万元,债务发行费用200万元,调出资金97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5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35021万元,其中,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支出21万元,调出资金3500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9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652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1523万元,失业保险248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753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1231万元。

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6009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6525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48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152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847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700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20977万元。

四、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及措施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在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及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等各项工作上加力提效,切实在稳支撑、增动力、保增收、守底线、防风险、严监管、提效益上积极进取,竭力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宏观政策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落实各项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用公共财政谱写人民美好向往、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一是落实好各项宏观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政策效果。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统筹财政、就业、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各级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推动经济稳增向好。二是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企业集中创新资源和力量,瞄准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全力攻坚。聚焦“煤炭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铝精深加工聚集区、滇东门户城市”发展定位,统筹用好专项补助、专项债券、财政奖补等各类资金,支持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绿色铝精深加工、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电力、建筑建材等支柱优势产业。在投资挖潜、扩域、提效上下功夫,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个人所得税、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应减尽减、能减尽减”,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成本。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增加农副产品采购预留份额,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实体经济。四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及增发国债资金,支持县城排水防涝、地质灾害治理等公益性项目,发挥财政在稳经济、促投资、补短板方面“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落实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消费政策,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先导示范村引领等服务质效,促进消费潜力发挥,促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二)培植壮大财源税基,促进财政收入稳增提质。坚持以提高收入质量为核心,强化财政资金资源高效统筹,深化税收征管机制改革,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一是致力壮大支撑产业。全力支持实施“五化”矿井、煤炭智慧物流园区、煤炭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精深加工新型煤化工产业,实现县级收入12亿元以上。聚焦“延链、补链、增链、强链”,强化铝产业招商引资,支持推进铝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实现县级收入1.6亿元以上。以火电为主,支持发展水电、风电、瓦斯发电、光伏发电为补充的电力产业,实现县级收入0.96亿元以上。二是培植新型财源产业。全力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园区要素保障。支持数字经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高新型产业税收贡献,确保建筑、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实现县级收入3亿元以上。三是竭力组织财税收入。健全定期分析研判收入形势机制,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测,坚持科学调度,压实征管责任,落实税源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管控,全力加大执法稽查力度,严防“跑、冒、滴,漏”,应收尽收零星税源,做到抓大不放小、不漏征不漏管。坚持依法征收、依法治税,严格会计监督,加快推进税费精诚共治,强化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等部门联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收入征管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统筹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比例。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及时收回部门沉淀资金、暂不使用财政专户资金及结余结转资金,处置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及超标准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并将所得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严格全口径预算管理,部门取得的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等单位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未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五是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超前谋划研判,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储备,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全方位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坚持把专项债券资金与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机融合,健全“借、用、管、还”相统一管理机制,确保专债项目收益自求平衡,重点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政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筑牢底线思维,坚决兜牢兜实“三保”保障。坚持把加强“三保”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硬化预算管理二十条措施,牢牢将“三保”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内,确保应保尽保。一是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压实“三保”保障责任,坚决将“三保”支出预算置于预算安排和库款保障的第一顺位,在“三保”支出需求未足额保障前不得安排其他支出。筑牢兜实“三保”屏障,健全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制度,挤出更多资金保障“三保”支出,切实用政府“紧日子”换取人民的“好日子”。二是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健全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约束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预算管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应审慎考虑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和县级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对于未合规落实资金来源、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一律不予立项纳入预算安排,严禁不顾财力可能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有序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重点加强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防止脱离财力实际过度保障。三是统筹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追加,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新增资金原则上不得用于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优先使用单位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有关支出事项,除政府有明确支出责任的事项外,单位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能够满足支出需求的,一律不得申请财政资金。锁定编外聘用人员规模和经费支出基数,严格落实只减不增要求,严禁机关事业单位自行聘用工作人员,严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变相增加工作人员。坚决落实“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要求,杜绝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四是清理规范支出事项。全面规范现行民生支出政策,除上级统一要求以及共同事权地方应承担部分外,原则上不再出台民生领域财政支出政策,既有民生支出政策要逐一清理,确属刚性支出的要调整优化,不得扩大范围及提高标准,确保各项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四是强化财政运行监测。健全财政运行应急方案,适时对收入、债务、支出、库款等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保持县级财政平稳运行,切实提高财政保障效能。

(四)聚焦提质增效,竭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滇东门户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支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县城为载体,强化城市建设要素保障,提升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品质。全力支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双拥模范县等,彰显滇东门户城市新面貌。全力推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支持推进集镇“一水两污”、停车场、文体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集镇的承载、服务和保障能力。二是全力夯实基础设施。支持推进补木中型水库、摩帮及汤家屯小(一)型水库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保障饮水安全。全力推进黄泥河上段(响水河至莲花段)治理工程、嘉河卡泥段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整合各级补助资金,支持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公路管养及安全防护工程建设,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三是致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级良种“大河乌猪”育繁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支持推动高原特色蔬菜、优质水果、辣椒、中药材等无公害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四是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农村“两污”治理,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五)强化资金保障,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福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确保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一是聚力稳定扩大就业。聚焦稳就业重点,全力支持推动公益性岗位援助、稳岗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政策落细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着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支持教育强县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保障教师待遇,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盘活乡村闲置校舍资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健康富源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支持加快县北城医院等项目建设,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四是促进科技文旅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培育,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完善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推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五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好“河长制”“林长制”,做好土壤、固体废物、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工作。六是强化市域社会治理。全面加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市域治理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综治维稳等经费需求。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防灾救灾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深化预算管理,致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坚持统筹收入与支出、需要与可能,全力构建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地方税制结构。完善乡财县管保障体制,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推进支出标准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反映预算资金流向,严控预算调剂追加。二是深化预算一体化改革。提速“数字财政”建设,赋能财政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一体化系统高效运行。完善落实资金直达基层机制,充分发挥新增财政资金助企纾困、惠企利民作用。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三是深化财政绩效管理。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扩大部门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四是深化财政信息公开。优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严格审核把关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坚持把预决算、民生资金、“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作为打造“透明预算”“阳光政府”重要抓手,主动向社会和群众晒账本、算明白账。五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全面、及时向人大报告支出预算和政策落实情况。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效益并实现保值增值。

(七)构筑安全屏障,全力防范化解各项风险。坚持不懈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强化财政运行管理。落实过“紧日子”“苦日子”要求,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强化预算执行与部门自有资金、上级专项补助、非税收入、存量资金的统筹安排,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二是严防“三保”风险。健全完善财力保障、预算审查、动态监控、库款调度、应急处置、激励约束六项机制,强化“三保”监测预警,保障财政稳定运行,筑牢“三保”防护网、拧紧“安全阀”。三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坚守债务“红线”“底线”,坚决堵死“后门”、规范开好“前门”,遏制隐性债务增加,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格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并实行限额管控,明确偿债主体,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四是严肃财经纪律。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健全预算单位内部控制、预算拨款监督制约、资金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审查审批,坚决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违规违纪行为,严控财政资金安全风险。

(八)盘活资产资源,切实提升资产运营收益。深化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坚持法定预算,稳定预算内资金,用好政府性基金,用活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倍增财政“杠杆”功效。一是盘活经营性资产。聚焦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全面盘活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厂房、行政事业单位商铺、文化体育场馆、闲置土地等存量经营性资产资源,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加经营性资产资源收益。二是提升县属企业营运效益。围绕县属企业“一盘棋”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优化提升国企改革进程,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主营业务板块,做强做大市政建设、扶贫产业、乡村振兴等实体运营,广泛参与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资源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推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持续增长,实现资产、资金、资本盘活转化和良性循环,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展现更大作为。三是强化产融有效对接。深化拓展财政引领和杠杆撬动功能,推动财政金融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进政、银、企信贷务实合作,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活力,量质并举推进经营主体倍增,促进各类资源高效配置。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各项宏观政策贯穿财政改革发展的始终,振奋斗志,开拓进取,致力谱写富源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富源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监督索引号53032503000010111


附件1.2024年政府预算公开表.xlsx

附件2.富源县2024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docx

附件3.富源县2024年度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docx

附件4.富源县2024年政府性债务情况说明.docx

附件5.富源县关于2024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说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