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富源县财政局
  • 015158708/2024-08618
  • 2022-01-29 16:49

监督索引号53032503000010000

富源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富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富源县财政局局长 刘声娉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富源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我们坚决有效克服异常严峻的财税形势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全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竭力服务经济发展,培植涵养财源产业,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实现财政收入连续7年稳定增长并再创新高,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富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51万元,比上年增收13668万元、增长9.79%,为年初预算145100万元的105.54%。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8869万元,比上年减支23030万元、下降4.58%,为年初预算517000万元的92.6%。

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51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299617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5516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3268万元,税收返还118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78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83万元,调入资金73359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1346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3376万元,其他资金调入46523万元),收入合计606610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886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021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7948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51万元,支出合计60661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769万元,比上年增收5653万元、增长43.10%,为年初预算20000万元的93.8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1647万元,比上年增支20862万元、增长34.32%,为年初预算20000万元的408.23%。

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76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55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71800万元,收入合计9512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164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0万元(收回以前年度旅游发展基金),调出资金13460万元,支出合计9512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000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支20万元、增长666.7%。

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01万元,收入合计1339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万元,调出资金13376万元,支出合计1339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27575万元,比上年增收27844万元、增长13.9%,为年初预算198140万元的114.9%。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91043万元,比上年增支14584万元、增长8.3%,为年初预算179255万元的106.6%。

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27575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45634万元,收入总计373209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9104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82166万元。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均为快报数。待市财政局批复富源县2021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

根据《关于下达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曲财债〔2021〕23号),调减富源县2020年一般债务限额25000万元,调减后2020年富源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41822.5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92022.5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49800万元。2021年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71800万元。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富源县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总额613622.5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92022.5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21600万元。

截至2021年末,富源县政府性债务余额569989.1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49369.14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20620万元。全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低于市级和县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限额,总体上安全可控。

二、2021年财政任务及重点工作落实

(一)凝聚合力抓征管,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坚定不移抓产业、涵财源,全力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促进煤电铝重点税源产业纵深发展,打造县工业园区厚植涵养财源新“源泉”。凝聚征管合力,压实征管责任,研究出台收入激励考核实施方案。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测,加大政府性资源和部门收入统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盘活土地资源和国有资源资产,规范非税收支管理,增强政府财力统筹力度。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51万元,同比增收13668万元、增长9.7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26669万元,同比增收28389万元、增长28.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71%,收入质量显著提高。非税收入26482万元,同比减收14721万元、下降35.72%。勇于直面财政收支矛盾和艰巨繁重的保障压力,吃透相关扶持政策,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补助303574万元,因受2021年国家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特殊转移支付补助等因素影响,同比减少68560万元、下降18.42%。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6523万元,统筹用于民生重点领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在逆境中实现连续7年稳定增长并迈上新的台阶。

(二)强化统筹保重点,“三保”保障兜实兜牢。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及相关规定,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健全县级“三保”工作机制,制定《富源县“三保”保障工作方案》,严格执行“三保”保障范围、标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坚持“三保”在财政预算编制和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不断增强民生改善和托底保障能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因受2021年度中央一次性补助政策退出等影响,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8869万元,同比减支23030万元、下降4.58%,但剔除一次性因素,同口径增长9.07%。坚持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全年到位财政直达资金144202.43万元,有力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教师工资及时按月发放和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政策有效落实,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三)竭尽全力破堵点,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抓好项目推介,及早将民生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盘子”,争取到位老旧小区改造、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11724万元。争取县人民医院搬迁工程、城市公共立体停车场等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项目9个、到位债券资金71800万元,有力支持卫生、农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沪昆高铁富源北站站前广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8个,增强了县属国有企业造血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农林水支出63411万元,全力支持洞上水库至县城调水工程、国家级良种“大河乌猪”育繁推广应用等项目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211万元,全力支持农业发展、畜牧生产、农田建设等方面。住房保障支出23209万元,保障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筹措资金55000万元,全力保障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修缮提升老城区主次干道19条,综合治理县城东门河,改造农贸市场等配套基础设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厕所革命”等工作扎实有效,城乡宜居环境显著改善。

(四)补齐短板增福祉,民生改善持续增效。坚持把民生摆在优先位置,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全年财政民生支出404047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比重达84.38%,公共财政特性充分体现,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始终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教育支出127711万元,建成县第九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创业大厦,县第三小学、县第三幼儿园开工建设,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化财政资金激励投入,教育发展基金保障激励作用和“三名工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卫生健康支出82200万元,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全覆盖,县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开工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投入疫情防控资金2386万元,全力支持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阻击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960万元,五大保险提标扩面,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12616万元、就业补助4174万元、抚恤补助5525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651万元,直接惠及4万余人次。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26万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科学技术支出1759万元,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创新驱动动能。公共安全、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6519万元,全力保障煤矿安全、综治维稳、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稳定增加投入,统筹保障民族宗教、搬迁安置、档案、地震、残联、文联、工会、妇联、团委、气象、供销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深化改革增活力,财税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扎实有序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定衔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规范全口径预算编制、审查和执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100%。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县乡两级226个(含二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覆盖率97.35%,预算部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率100%。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深入落实减税降费及援企稳岗各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27800万元,切实以削减政府支出做好“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强化产融有效对接,增进政、银、企信贷务实合作,全年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性贷款52700万元,到位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及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贷款5110万元。投入招商引资经费946万元,同比增长299%,有效保障了高位招商、以商招商、亲商安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扎实推进,184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省级统一平台核算,培训会计1100人次。

(六)健全机制严监管,资金绩效显著提升。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相关规定,构建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价体系,绩效目标管理覆盖100%。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机制,全县77个县一级预算部门内控编报率100%。健全民生资金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民生资金公开、透明、绩效。落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693万元,资金节约率0.97%。严控行政成本和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全县“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坚决提高站位、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消化存量,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年偿还地方政府性债务80110万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监督,法治财政、阳光财政、惠民财政建设步伐持续加快,综合保障服务效能提升。

各位代表,2021年我们沉着应对了严峻的财税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扛住了收支矛盾考验,克服了很多困难,化解了一些问题风险,保障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及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勇毅奋进、担当作为的结果。总结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新的赶考路上,财政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增长空间收窄。全县财税收入70%左右来源于煤电铝产业,财源支撑产业依然单一,因受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保持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极为艰难。二是收支矛盾极为突出。县级财政自给率较低,兜牢“三保”底线仍有缺口,上级财政补助不确定性因素突出,再加上落实乡村振兴、安全维稳、民生保障等必保刚性支出大幅增长,财力保障主要依靠上级补助,财政紧平衡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善。三是债务化解任务繁重。偿还地方政府性债务本息总量较大,加之建制县债务化解试点县债务化解期限从10年压缩为5年,导致财政筹资压力进一步加剧。四是绩效管理亟待加强。资金落实上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的新举措,破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应对、深化改革,全面改进并有效提高。

三、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编制好2022年预算,做好全年财政各项重点工作,对推进富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竭力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保障和托底能力。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增强重点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决兜牢“三保”底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效能。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全力支持打好产业转型、县城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四大攻坚战”,努力把富源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重要能源基地县、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强县、滇东美丽门户城市,以高质量可持续财政保障富源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平衡”原则。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有效统筹各类资金资源资产,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严控新增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坚持“突出重点,优先保障”原则。围绕中央和省、市、县的重大战略部署安排预算,严格落实“三保”支出责任,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兜底线,重点投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重大事项和最急需的领域。

——坚持“厉行节约、提质增效”原则。全县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持续压缩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编制部门预算,真正把过紧日子的要求精准贯彻到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大力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强化统筹、零基安排”原则。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执行中,对新增支出,一律采取优先调整优化部门预算支出结构、有效统筹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科学分配年度间项目安排等方式给予解决。

四、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建议(草案)

围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综合研判各种因素,202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2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安排165400万元,比上年增收12249万元、增长8%。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预计上级转移支付补助34204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6752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7452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51万元,调入资金10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3500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预计财力482000万元。

根据财力安排2022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2000万元,比上年增支3131万元、增长0.7%,加上2022年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医保40169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9%。安排支出重点:一是2022年全县“三保”支出安排330278万元。其中,人员工资及工资性费用补助225048万元,机构运转支出18308万元,基本民生支出86922万元。二是乡村振兴支出、农村文化建设等其他民生支出7915万元。三是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7986万元。四是社会事务管理、产业发展扶持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促发展支出102821万元。五是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5000万元。六是预备费及预留80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300万元,比上年增收6531万元、增长34.79%,上级补助收入3760万元。安排支出29060万元,具体如下:社会保障和就业24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75万元,农林水支出2120万元,其他支出1391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0800万元,债券发行费用20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3420万元,调出资金1000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2万元。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2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6558万元,比上年下降48.8%。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882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11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955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415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1907万元。

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6706万元,比上年下降59.8%。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882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11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955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402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181万元。

五、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及措施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决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培植涵养财源,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坚决优先兜牢“三保”底线,竭力保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加大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重点做好8方面工作:

(一)抓产业扩税基,育壮财源产业支撑。坚定不移把支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在首位,全力保障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绿色铝精深加工3个百亿级支柱产业,培育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电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建筑建材、数字经济6个十亿级优势产业,支持加快建设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县”“重要能源基地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财源产业支撑结构,培育壮大新型优势财源产业。一是巩固提升传统财源产业。围绕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支持实施“五化”矿井建设和煤炭智慧物流园、新能源电池等重点项目,大力培育发展精深加工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坚持以火电为主,支持发展水电、风电、瓦斯发电、光伏发电为补充的电力产业,巩固提升传统煤电产业的税收贡献。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煤、电、铝三大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增链、强链”,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县域经济总量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发展新型财源产业。坚持以县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争取发行专项债券16亿元以上,支持推进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园区要素保障。持续围绕“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财政支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力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消费潜力发挥。

(二)强征管重统筹,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提高收入质量为核心,重点在保存量、挖增量、开新源上下功夫,全力以赴聚合力、抓征管、保增收,确保圆满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一是竭力组织收入。牢固树立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全局意识,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测,科学调度,压实责任,严格实施税源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管控,全力加大清欠催缴和执法稽查力度,严防“跑、冒、滴、漏”,做到均衡入库、颗粒归仓。二是强化激励考核。持续落实乡(镇)街道收入计划超基数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培植财源和组织收入的积极主动性,确保收入目标实现,并有效提高乡(镇)街道财政保障能力。三是强化财力统筹。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和国有资产,持续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税收收入占比达80%以上,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牢牢抓住国家和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结合富源优势特色,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主动作为,加强协调,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研究吃透税收增收留用及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全力争取留用及奖补资金30000万元以上,为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兜底线保重点,坚决兜牢兜实“三保”保障。牢牢把“三保”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内,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超预算原则上不得安排支出,确保应保尽保。一是坚决兜牢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压实“三保”保障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相关工作要求,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严控提标扩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确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足额保障到位。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全面加大财政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支出,统筹保障急需重点支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三是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年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再压减3%,确保只降不增,切实把有限财政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增后劲、提效益的领域。四是强化资金监管。提高项目库建设质量,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地方新增债券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积极拉动有效投资,管好用好专债资金,确保项目及早发挥效益。

(四)聚财力强基础,全力推动城乡发展提质。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全局,聚集各级各类资金,全力支持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发展提质。一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安排中央和省市统筹整合资金2亿元以上,聚焦易返贫和易致贫边缘人群,全面加大产业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社会保障等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十百千”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力争投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4亿元,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魔芋种子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推动农业与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二是优先支持农业发展。持续加大“三农”投入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级良种“大河乌猪”育繁等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力支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培育发展核桃、黄桃、辣椒、紫薯、山药、蚕豆、生姜、油菜八大地方特色产业。全面推广土地流转合作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石坝水库与李吉冲水库调水、洞上水库至县城调水等工程建设,推进补木、摩帮、汤家屯水库建设,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统筹整合各级补助资金,支持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公路管养及安全防护工程建设,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以推进PPP项目为引擎,做足做实前期准备,确保省道S213线富源县城东过境公路改扩建工程、县北城医院建设工程、美丽富源水生态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顺利入库财政部PPP项目库。四是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力支持美丽县城建设,围绕短板弱项,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建设一级标准化汽车客运站、县城公共停车场,全力保障城市综合管理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五是全力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补短板增福祉,深化社会事业发展增效。顺应人民新期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坚持生命至上,不折不扣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坚决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为财政保障第一重点,及时足额保障到位。二是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力支持落实一揽子援企稳岗就业补贴政策,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救助资金、优待抚恤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县委党校、县第三幼儿园等项目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促进医疗卫生健康发展。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支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五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保障“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六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支持清溪河、黄泥河、嘉河等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土壤、固体废物、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六)严监管保稳定,竭尽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不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严守地方政府性债务“红线底线”,落实属地和行业部门“两责任”,强化债务平台动态监管、限额管控和预警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健全县直预算单位内部控制、预算拨款监督制约、资金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审查审批,坚决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违规违纪行为,严控财政资金风险。增强防灾减灾和安全监管经费保障,促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保障能力,筑牢人民生命安全屏障。

(七)抓改革增活力,全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乡镇财源培植、收入征管、最低保障等激励制度,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创新预算编制手段,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全力搭建“一体四翼”预算编审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严控预算调剂追加,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完善落实中央资金直达基层机制,充分发挥新增财政资金助企纾困、惠企利民作用。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巩固提升政府会计制度、国库电子支付等各项改革成果。三是全力承接税制改革。落实好国家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四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全面、及时向人大报告支出预算和政策落实情况。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效益并实现保值增值。

(八)勇探索重融合,竭力推动产融共建共赢。一是深化国有企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县属企业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充分发挥融资功能,做强做大市政建设、扶贫产业、乡村振兴等实体运营,广泛参与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资源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持续增长,实现资产、资金、资本盘活转化和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领头雁”效应。二是强化产融有效对接。深化拓展财政引领和“杠杆”撬动功能,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推动财政金融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增进政、银、企信贷务实合作,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创业就业,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各位代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憧憬新蓝图正得其势,赶超跨越新愿景正当其时,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及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勇于革新、勇毅奋进,奋力谱写富源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努力为推进富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名词解释

一、全口径预算:是指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

二、一般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国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其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

六、均衡性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用于均衡地区间的基本财力。

七、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

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是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各地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债务限额。

九、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十、“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十一、上解上级支出:指下级财政根据财政体制应上解上级财政的支出,主要包括体制上解支出和专项上解支出。

十二、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

十三、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十四、“三保”:是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十五、一般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十六、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包括土地储备专项债、收费公路专项债、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其他类型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

十七、“六稳”: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积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十八、“六保”: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

第二部分富源县政府预算公开说明

一、富源县“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二、富源县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三、富源县举借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四、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第三部分 富源县预算表.xlsx



监督索引号530325030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