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富源县财政局
  • 015158708/2024-08618
  • 2023-01-19 20:22

监督索引号53032503000010000


目 录

第一部分 富源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二部分 富源县2023年政府预算表

1-1 2023年富源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2 2023年富源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3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4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5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预算经济分类表(基本支出)

1-6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市对下转移支付项目)

1-7 2023年富源县分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1-8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2-1 2023年富源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2 2023年富源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3 2022年富源县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4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5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市对下转移支付)

3-1 2023年富源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2 2023年富源县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3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4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5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地区)

3-6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4-1 2023年富源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2 2023年富源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4-3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4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5-1 富源县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预算情况表

5-2 富源县2022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3 富源县市本级2022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4 富源县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5 富源县市本级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6 富源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

5-7 富源县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情况表

5-8 富源县2023年年初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表

6-1 2023年富源县市本级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6-2 重点工作情况解释说明汇总表


第三部分富源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说明




〔2023.1〕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四)


富源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在富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富源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富源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严峻的财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保障任务,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培植涵养财源,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财政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较好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有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自然口径完成171010万元,比上年增收17859万元、增长11.66%,同口径完成186644万元、增长19.20%。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7816万元,比上年减支11053万元、下降2.30%,加上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医保41116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6.27%。

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010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11784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386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7494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297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87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51万元,调入资金26871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9641万元,其他资金调入17230万元),收入合计536416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781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7006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1594万元,支出合计536416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2859万元,比上年增收14090万元、增长75.0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0471万元,比上年增支138824万元、增长170.02%。

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285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97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26700万元,收入合计26353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047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3420万元,调出资金9641万元,支出合计26353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万元,比上年减支2万元、下降8.69%。

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万元,收入合计2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万元,支出合计21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2397万元,比上年减收125576万元、下降55.08%,主要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由市级统筹,县级不再预算收入。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8731万元,比上年减支112312万元、下降58.78%,主要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由市级统筹,县级不再列支出。

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2397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82564万元,收入总计284961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873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06230万元。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均为快报数。待市财政局批复富源县2022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

市级暂未下达最新的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022年末,富源县政府性债务余额760811.6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46911.66万元,专项债务413910万元。

二、2022年财政任务及重点工作落实

(一)涵财源、强征管,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力以赴抓产业、调结构、育财源、保增收,研究出台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奖补实施方案和财政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力筹措资金推进产业迭代体系构建,重点扶持发展3个百亿级支柱产业和6个十亿级优势产业,“煤电铝”重点产业贡献财政收入占比为70%以上,园区经济成为涵养财源新“源泉”。凝聚征管合力,压实征管责任,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全面加强政府性资源和部门收入统筹,盘活土地资源和国有资源资产,规范非税收支管理,增强政府财力统筹力度,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全方位争取到位上级补助311784万元,同比增收12047万元、增长4%。申报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6个,到位专债资金196700万元,同比增加124900万元、增长173.96%。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010万元、增长11.66%,其中,税收收入133139万元、增长5.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85%。财政收入在逆境中实现连续8年稳定增长并连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位列全市第一,财政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迈上新台阶,谱写了富源财政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的绚丽篇章。

(二)保基本、兜底线,“三保”保障取得新成就。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完善“三保”保障工作方案,严格执行“三保”保障范围、标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坚持“三保”在财政预算编制和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到位财政直达资金146145万元,全力推动稳就业、保民生、稳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7816万元,牢牢守住了“三保”底线,有力支持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

(三)抓建设、打基础,城乡发展彰显新气象。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位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等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9186万元。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退减缓免税费78353万元,其中,留抵退税31299万元,减免税费45355万元,缓缴税费1699万元,助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效,促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健全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保障政策,稳定增加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农林水支出67237万元、同比增长6.03%,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扶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保障基础。全力支持县城供水工程、安全饮水等项目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3051万元,重点支持农业发展、畜牧生产及农田建设。推进村组道路建设,保障群众安全畅通出行。住房保障支出25688万元、同比增长10.68%,扎实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改造老旧小区2322户、棚户区4095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然村污水治理等工作扎实有效,城乡宜居环境显著改善,打牢了城乡经济发展基础。

(四)重投入、增福祉,民生改善交出新答卷。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财政民生支出38252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公共财政特性充分体现,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支出147805万元、同比增长15.73%,新建扩建校园项目54个,县第三小学、县第三幼儿园建成招生,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健康支出30635万元,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全覆盖,县北城医院、疾病防治中心实验楼加快建设,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投入疫情防控应急支出13960万元,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战。筑牢社会保障底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685万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发放各类民政补助19800万元,惠及4.75万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150万元、同比增长11.46%,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科学技术支出1761万元,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创新驱动动能。公共安全、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6359万元,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综治维稳、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扎实开展。

(五)推改革、促发展,财政治理开创新局面。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定衔接。乡财县管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了县乡财政保障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稳定发展成效显著提升。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民生资金等信息100%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县乡两级预算单位实现全覆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100%。预算管理一体化、票据电子化等改革成效显著。全年完成218个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73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出台《富源县推动县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富源县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富源县政银企合作对接实施方案》等改革举措,县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为富源建设投资、产业投资2大集团公司,建立企业薪酬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有序划转盘活,资产整合和资源配置、优化投融资运行、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融有效对接,增进政银企信贷务实合作,到位国际金融组织贷款5111万元。

(六)健机制、严监管,资金绩效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连续2年居全市第2名。健全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全县77个一级预算部门内控编报率100%。完善民生资金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开展预算单位财务、民生资金专项检查4次,确保民生资金公开、透明、绩效。深入开展惠农惠民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整治,实现“一个平台管发放、一个群众一张卡”。严格落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全年政府采购预算8377万元,资金节约率7.48%。严控行政成本和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全县“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18%。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消化存量,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年偿还地方政府性债务12529万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监督,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建设不断提质增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2022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沉着应对了严峻的财税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扛住了收支矛盾考验,深化了财政管理改革,实现了财政收入历史性突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勇毅奋进的结果!总结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财政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税基总体偏小,税源结构不优,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三保”保障压力空前,财力严重依赖上级补助,收支矛盾极为突出;三是债务化解任务繁重,筹资压力进一步加剧;四是资金绩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县域财政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三、2023年全县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23年财政预算,做好全年财政各项工作,对保障推进富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预算编制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力度,竭力做大财政“蛋糕”,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保障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服务推动煤炭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铝精深加工聚集区、滇东门户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力构建“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财政服务保障体系,奋力开创富源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为富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财力保障。

(二)遵循主要原则

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平衡”原则。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有效统筹各类资金资源资产,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严控新增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坚持“突出重点,优先保障”原则。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安排预算,严格落实“三保”支出责任,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兜底线,重点投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重大事项和最急需的领域。

坚持“厉行节约、提质增效”原则。全县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持续压缩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编制部门预算,真正把过紧日子的要求精准贯彻到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大力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强化统筹、零基安排”原则。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执行中,对新增支出,一律采取优先调整优化部门预算支出结构、有效统筹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科学分配年度间项目安排等方式给予解决。

(三)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建议

围绕总体思路和主要原则,综合研判各种因素,2023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安排186000万元,比上年增收14990万元、增长8.8%。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358311万元,调入资金10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4700万元,收入总计609011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965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1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1511万元,支出总计609011万元。

根据财力安排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6500万元,比上年增支28684万元、增长6%。安排支出重点:一是2023年“三保”支出安排340512万元。其中,基本民生支出102357万元,人员工资及工资性费用225335万元,机构运转支出12820万元。二是债务还本付息40990万元。三是安排预备费5000万元、应急专项及网络租赁及维护费5000万元。四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其他民生刚性、非税项目等104998万元。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一是因财力原因2023年不能全部纳入预算的欠缴以前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规范津补贴绩效奖以及以前年度急需安排未拨付的上级补助资金,将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及新增财力按照轻重缓急逐步解决。二是县本级其他资金安排情况。县本级教育专户资金收入6551万元,安排支出5031万元;县本级单位自有资金收入80839万元,安排支出80839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605万元,比上年增收746万元、增长2.30%,上级补助收入36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400万元,收入总计39605万元。安排支出39605万元,具体如下: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7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000万元,农林水支出1824万元,其他支出1194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8100万元,债券发行费用20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2700万元,调出资金100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1万元。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1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0825万元,比上年增长8.20%。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353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0685万元,失业保险264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590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8062万元。

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74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353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64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068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621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4344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29643万元。

四、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及措施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大论断,赋予了财政新的历史使命,为做好新时代现代财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三个发展定位”目标,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稳增长”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突出在强化收入组织、优化支出结构、提升保障效能、严密防范风险上持续用力,竭力推动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植壮大产业,全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坚持自力更生、守正创新,破除“等、要、靠”思想,围绕“十四五”期间进入西部五十强的奋斗目标及财政收入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扶持3个百亿级支柱产业和6个十亿级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产业支撑结构,壮大新型优势财源基础。一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链增值、清洁利用”的发展思路,全力支持实施“五化”矿井、煤炭智慧物流园区和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培育发展精深加工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以火电为主,支持发展水电、风电、瓦斯发电、光伏发电为补充的电力产业,提升传统煤电产业税收。二是发展新型财源产业。以县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全力支持推进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园区要素保障。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煤、电、铝三大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增链、强链”,增强发展后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县域经济总量做大做强,提高新型产业税收贡献。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财政支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力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消费潜力发挥。四是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二)凝聚征管合力,全力促进收入稳定增长。以提高收入质量为核心,健全收入高质量激励机制,全面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凝聚合力组织收入,提高税收收入占比。一是全力组织收入。牢固树立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全局意识,严格落实一月一次财税联席研判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收入形势,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测,坚持科学调度,压实征管责任,落实税源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管控,全力加大执法稽查力度,严防“跑、冒、滴、漏”,做到均衡入库、颗粒归仓。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税收收入占比80%以上,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统筹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比例,做好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国有资源资产收益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和国有资产,推动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调剂使用。财政拨款收入与非财政拨款收入全部纳入统筹管理,在非财政拨款收入可以满足支出需要时,原则上不得再申请财政拨款。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精准分析研判中央和省市各项扶持政策举措,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积极主动汇报争取,着力在稳存量、拓增量上下功夫,全方位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四是强化专债资金管理。坚持把专项债券资金与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机融合,提前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储备,健全“借、用、管、还”相统一管理机制,确保专债项目收益自求平衡,全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政建设等重点领域,保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统筹兼顾,全力兜牢兜实“三保”保障。坚持把加强“三保”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将“三保”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内,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超预算原则上不得安排支出,确保应保尽保。一是坚决兜牢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压实“三保”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严控提标扩围,确保“三保”足额保障到位,增强民生改善和托底保障能力。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厉行勤俭节约,全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统筹保障急需重点支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全面压减编外聘用人员,规范经费支出标准,确保人员和经费只减不增。全力支持基层综合治理,巩固村组大岗位制改革和网格化治理,提升安全稳定水平和应急能力建设。三是清理规范支出事项。严控预算追加支出,确保各项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除上级统一要求以及共同事权地方应承担部分外,加强事前论证、财政承受能力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或存在风险隐患的,不得出台实施,防止过高承诺、过度保障。全面清理现行支出事项,严控支出提标扩面,对范围相互重叠、效果相互影响的支出事项进行整合,对过度保障事项建立退出机制。四是强化财政运行监测。健全财政运行应急方案,适时对收入、债务、支出、库款等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保持县级财政平稳运行。

(四)聚焦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滇东门户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支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强化城市建设要素保障,提升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品质。支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双拥模范县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推动建设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全力推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支持推进集镇“一水两污”、农贸市场、停车场、文体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集镇的承载、服务和保障能力。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全力支持水利设施建设,推进补木、摩帮、汤家屯水库前期工作,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整合各级补助资金,支持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公路管养及安全防护工程建设,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三是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保障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资金投入,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级良种“大河乌猪”育繁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培育发展高原生态特色产业,推动高原特色蔬菜、优质水果、辣椒、中药材、紫薯、薏仁无公害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四是提升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支持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五)增强投入保障,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福祉。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顺应人民新期待,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聚焦稳就业重点,全力支持推动公益性岗位援助、稳岗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政策落细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着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支持教育强县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保障教师待遇,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盘活乡村闲置校舍资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健康富源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支持加快县北城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四是推进科技文体事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培育,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完善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推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五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做好土壤、固体废物、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六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全面加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市域治理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综治维稳等经费需求。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防灾救灾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六)健全预算制度,全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全面推动预算编制完整科学、预算执行规范高效、预算监督严格有力、管理手段先进完备,全力构建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精准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乡财县管保障体制,强化地方财源培植、收入征管等激励机制,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推进支出标准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反映预算资金流向,严控预算调剂追加,硬化预算约束。二是深化预算一体化改革。提速“数字财政”建设,赋能预算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一体化系统全面高效运行。完善落实资金直达基层机制,充分发挥新增财政资金助企纾困、惠企利民作用。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三是深化财政绩效管理。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构建从政府收支预算到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推进部门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良性循环。四是深化财政信息公开。优化政府采购管理和交易制度,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坚持费随事转,严格审核把关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坚决防止“一边购买服务,一边养人办事”情形。全力打造阳光财政,坚持把预决算、民生资金、“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作为打造“透明预算”“阳光政府”重要抓手,主动向社会和群众晒账本、算明白账,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五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全面、及时向人大报告支出预算和政策落实情况。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效益并实现保值增值。

(七)筑牢底线思维,全力防范化解各项风险。坚持不懈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树牢科学理财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预算执行与部门自有资金、上级专项补助、非税收入、存量资金的统筹安排,全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二是严防“三保”风险。健全完善财力保障、预算审查、动态监控、库款调度、应急处置、激励约束六项机制,强化“三保”全覆盖、多指标、穿透式、动态化、信息化监测预警,全力保障财政稳定运行,切实为“三保”筑牢“防护网”、拧紧“安全阀”,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三是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坚守债务“红线”“底线”,坚决堵死“后门”、规范开好“前门”,遏制隐性债务增加。落实“一债一策”,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格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并实行限额管控,明确偿债主体,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四是严肃财经纪律。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健全预算单位内部控制、预算拨款监督制约、资金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审查审批,坚决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违规违纪行为,严控财政资金安全风险。

(八)拓展财政外延,全力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全面深化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坚持预算法定,稳定预算内资金,用好政府性基金,用活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改革拓展财政外延,倍增财政“杠杆”功效。一是盘活经营性资产。聚焦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追求资本回报,全面盘活交通、水利、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厂房、行政事业单位商铺、文化体育场馆、闲置土地等存量经营性资产资源,统一划归由县属国有企业开发经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加经营性资产资源收益。二是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引导县属企业准确把握政策动向,聚焦主营业务板块,做强做大市政建设、扶贫产业、乡村振兴等实体运营,广泛参与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资源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推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持续增长,实现资产、资金、资本盘活转化和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领头雁”效应。三是强化产融有效对接。深化拓展财政引领和杠杆撬动功能,推动财政金融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增进政、银、企信贷务实合作,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和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作为首要任务,以奋发有为的饱满激情和勇于跨越的果敢豪情,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富源财政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新篇章,为推动富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一、全口径预算:是指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

二、一般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国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其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

六、均衡性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用于均衡地区间的基本财力。

七、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

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是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各地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债务限额。

九、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十、“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十一、上解上级支出:指下级财政根据财政体制应上解上级财政的支出,主要包括体制上解支出和专项上解支出。

十二、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

十三、“三保”:是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十四、一般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十五、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包括土地储备专项债、收费公路专项债、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其他类型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

第二部分 富源县2023年政府预算表

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表.xlsx

第三部分 富源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说明


一、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二、富源县2023年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三、富源县2023年度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四、富源县2023年政府性债务情况说明

监督索引号530325030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