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其他文件库

现行有效58部

富源县人民政府其他文件

下载文字版 下载图片版

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富源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富政办发〔2017〕16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办、局: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富源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富源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序言

“十三五”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与经济带核心市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是发展的“先行官”,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在我县运输方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背景下,方式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各运输符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统筹引领“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全县各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入滇第一关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依据。规划在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远发展架构基础上,系统谋划“十三五”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重大政策。

二、“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取得的成就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路交通一体化建设逐步加快,全县公路网络密度逐步增大,路网整体布局趋于合理、完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公路网络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率和通畅程度,全面支持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重公路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公路长距离运输和区域内部短距离运输功能更加灵活、便捷,满足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多样化交通需求;更加注重公路与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加快公路的绿化和美化步伐,建设和谐公路。

(1)公路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县初步形成了以G60高速公路、G320国道、S213、S214省道、富江二级公路、富墨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支线,覆盖全县城乡,沟通毗邻县市的交通网。“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9.37亿元,是“十一五”的1.46倍。完成新建、改建公路364.4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441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一五”的59.7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到72.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修或水毁重建桥梁4座85米;新修通村公路251公里,初步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全部通等级柏油路,159个行政村100%通等级公路,78%通水泥(沥青)路,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步伐加快。计划投资111700万元、通车里程69.86公里的富江二级公路顺利竣工,提高了省道S213线老厂、富村、十八连山等镇的通行能力,改善了黄泥河片区、十八连山片区招商引资环境;计划投资16000万元、通车里程45.3公里的富墨公路顺利竣工,促进了墨红片区煤化工、生态农业的开发;计划投资16000万元、通车里程22公里的县工业园区园区道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6年底完工,有效促进工业园区、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通乡油路提级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投资16000万元的富墨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的历史。

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0933万元,新、改建40条364.46公里通行政村等级公路,实现了全县78%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

(2)农村客运站场建设稳步推进。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乡镇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建设,累计投资3100万元建设乡镇客运站10座,修建简易候车亭6个,全县12个乡镇客运站拥有率达83.3%,改善群众乘(候)车条件。

(3)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全力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做好兴富高速公路、国道G320线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立项和开工建设做好服务;宣威至富源高速公路项目已列入云南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计划,正在进行调研;“两线”建设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4)公路养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印发了《富源县乡村公路养护暂行办法》,明确了乡村公路的管理职责、养护管理资金的来源与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及奖惩办法,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规范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7100万元,其中大中修投资13500万元,小修保养投入3600万元。完成法黄、营竹公路、墨老路、四长线、东羊公路等油路大中修任务148.3公里,公路绿化150公里,建成文明样板路150公里。截至2015年,干支线平均好路率达到89%,其中干线好路率93.3%。

2.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至2015年底,全县共拥有营运客车共计443辆(其中营运客车143辆,微型客运281辆),总座位6238个(其中营运客车4020个座位,微客2218座)。经营班线45条,跨省4条,跨市2条,跨县7条,县内23条,微客9条,日发班230班次。至2015年底,全县“十二五”期间完成公路客运量265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4385万人公里,与“十一五”同比分别增长9.08%、10.53%。

全县拥有营运货车8759辆,其中汽车货车1486辆37150吨,轻型货车4468辆15701吨,多功能农用运输车2805辆1610吨,总吨位为54461吨。至2015年底,“十二五”期间共完成公路货运量8644万吨,货运周转量为853598万吨公里,与“十一五”同比分别增长12.46%、15.6%。

3.加强维修市场管理,严格规范驾培市场

坚持“整顿秩序、规范市场、综合治理”的原则,严厉打击以各种手段欺诈维修用户、质劣价高、以次充好等违法经营行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维修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维修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2015年底,我县维修行业共发展到64户。其中:一类汽车修理3家,二类汽车修理22家,三类汽车专项维修51家,摩托维修15家。通过加强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范从业资格证的办理程序,建立了驾驶员培训学校资质等级信誉考核制度,有效的规范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维护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市场秩序,“十二五”期间,完成营运客车驾驶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完成从业人员资格证培训1694人,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1694人。

4.交通行业管理取得新的成效。

(1)公路路政管理

“十二五”期间,以提供路政优质服务,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改善路政执法环境,提高管理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至2015年,共查处路政案件215件,结案202件。其中:路产赔补偿案82起,路政许可项目68起,违法建筑52起,超限处罚案件21007起。收取路政赔补偿、超限处罚款2883万元,其中:路产赔偿38.53万元,路政许可项目30.16万元,超限处罚2814万元。

(2)公路运政管理

依据有关交通法律法规,按车进站、人归点、站管车、服务好的要求,治理整顿运输市场,强化行业管理,重点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道路旅客运输及站场的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经营秩序,彻底改变客车出站不出城和站场内“脏、乱、差”等无序经营现象,全面实现客运站场“封闭式”管理,监督客运站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管理制度,经过各部门的联合集中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好转。

5.交通安全成绩显著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准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力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县客运企业未发生交通事故起诉、责任事故起诉、一般事故起诉等案件,重特大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起诉案件逐年下降,责任事故率、责任区死亡率、责任事故受伤率、责任事故损失率4项指标均低于部颁标准,实现了道路运输客运企业安全生产“四降四低”的目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运输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但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及交通管理手段、方式和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

1.基础设施在总量、质量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2015年底,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2563公里,公路密度为72.9公里/百平方公里,总量仍然不足。高速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1%,二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8.4%,县道占19.9%,乡道占48.8%,村道占21.8%,二级公路以上的高等级公路占有率少,公路整体布局缺乏优化,农村公路通畅深度不够。公路存在着“一差两低三不足”问题,即路面行车条件差,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达水平低,建设资金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支持保障力不足。存在重建轻管、重建轻养的问题。全县仍有35个通建制村公路未水泥(或沥青)路,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依然较低,结构仍不合理。全县现有的公路网整体技术等级低,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需求,整个路网供需矛盾突出,等级公路供给量落后于公路运输需求量。公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县乡网等级较低,干支线达不到较好的结合效果,不仅造成路网容量不足,而且影响干线公路交通集散能力,导致公路网的营运效率降低和服务水平降低,危桥改造方面力度不够,农村公路养护有待加强,建设和养护未能达到均衡发展。交通建设资金紧缺、筹资渠道较少等。农村公路整体水平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断头路多,农村公路超期服役严重,道路通行条件恶劣,制约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进程。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还不高,不能满足交通运输日益增长的需要。

农村公路建设滞后。一些经济干线和县乡公路技术等级不达标,危险路段多,通过能力低,乡村公路还存在通达深度不够,发展不均衡,公路等级偏低,桥涵防护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等问题。村道技术标准低,能力差,路网化水平较低,建设管理和养护主体不明确,管理与养护滞后问题较为突出。

3.公路运输市场发展不规范。道路运输客货站场建设相对滞后,站场等级不适应全县的客货运输要求。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信息共享不畅,交通运输市场与现代物流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至今没有大型公路运输企业,没有物流基地。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滞后,运力投入不足,农民乘车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改变,各种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市场布局有待进一步规范。

4.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与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突出,筹资比较困难,存在部分已完工项目无法结算等问题。

三、“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为富源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当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以及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等政策,有利于引导生产要素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富源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建设云南省重要的工商业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

2.经济快速增长推动运输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总目标,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市场活力增强,物流和人流加快,将使“十三五”期间公路客货运输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出行提出更高要求。城镇和乡村居民对出行的需求更加迫切。除传统的商务、公务出行外,个性化出行渐成新趋势,旅游、休闲、渡假、探亲、访友等出行比例大幅提高,出行范围逐步扩大,对出行的要求除满足及时、方便外,对舒适、快捷、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农村居民对适宜农村运输的小型货车、普通客车的需求大幅增加,要求加快改善公路交通设施,发展农村客货运输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县将实现95%以上甚至100%的村级公路开通客货运班线,发展农村客运,满足农村客运的需要。

4.产业结构调整对运输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产业结构将进行战略性调整,对道路运输的速度、质量、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竞争由过去的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价格、响应速度和服务并重,要求道路运输提供更安全、快速、可靠的服务。因此,需构建适应产品生产与流通特点和供应链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构建适应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运输体系,基础设施要向规格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5.城乡结构变化对道路总量有更大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消费群体扩大,将引起大量人员、物资的交流,必然要求加强城际间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城镇和农村道路建设,扩大数量规模,增强道路通达深度。

6.明显的区位优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使交通运输必须努力适应。凭借我县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优势,随着区域间的技术、资本、资源跨区域流动加大,贸易流量快速增长,货物流通半径扩大,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必须通过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就要求尽快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网络能力和服务质量。要有重点地确定我县的交通发展规模和水平,进一步均衡城乡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公路交通网络等级,完善网络水平,实现公路发展的现代化。

(二)不利因素

1.富源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公路路网规划考虑到村镇及自然环境现状,大多数布局在山岭重丘区及沿溪地段,线型不畅,路基工程土石方量大,桥涵防护工程多,施工难度高。境内虽有铁路和G320国道、G60高速通过,但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地方交通运输。加之农村大多数地区贫困落后,建设资金筹措困难,而现实需求的地方公路不仅要求高,质量好,抗灾能力强,按目前经济状况很难满足发展中的公路交通需求。

2.农村公路近几年投资严重不足,上级项目大多属补助性质,建设中项目多数要求无偿占地、拆迁,义务投工投劳,客观上增加了农民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基层和农民对公路建设的积极性。

3.由于我县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困难,地方财政筹资难度大,近年来的公路建设资金安排上自筹部分比例较大,自筹资金缺口严重,项目建设单位经济负担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通乡(村)油路,自筹部分成为债务,目前的债务已无法化解,新建新修公路又要增加新的债务,这是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及公路网发展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十三五”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跨越、同步小康”目标,促进建设“能源大县、新型煤化工强县、特色农业基地县、宜居山水生态园林县城”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交通持续综合竞争力,在总量、结构、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通畅、高效、绿色的交通条件与运输服务,与其它运输方式共同构建布局合理、综合协调、衔接顺畅、优势明显的现代道路运输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要求

1.坚持适度超前

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成网贯通,合理有序、平稳较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2.坚持结构调整

以发展综合运输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优化网络结构,强化枢纽衔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3.坚持能力提升

以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为导向,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依托信息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强化行业管理能力,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的通行能力、通畅程度和安全保障能力。

4.坚持协调发展

以实现“建、养、运、管”协调发展为导向,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统筹生态交通协调发展。

5.坚持以人为本

交通运输要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交通发展必须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注重提升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目标任务

围绕城乡发展及工业园区服务,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贯通综合交通主通道,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完善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全面协调发展,逐步打造成区域公路运输门户和现代物流中心地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建设项目有62个,其中高速公路2条147公里,二级公路6条107.3公里,四级公路36条503.8公里(通建制村水泥路36条503.8公里),通自然村公路1948公里,新建桥梁740米/12座(大桥230米/1座、中桥376米/5座、小桥134米/6座),危桥加固160米/3座,新建便民候车亭150个、汽车客运站等2个,计划投资227.94亿元。

1.公路建设。

加快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建设兴义至富源高速公路、宣威至富源高速公路、普盘高速、兴仁至富村高速公路,让高速公路真正成为富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运输带。进一步扩大路网容量,提高公路的网络化程度,提升集散公路的通达性和分担率,通过提高技术等级,完善布局形态,发挥网络整体规模效应,形成既与高速公路网络配套也与地方主干线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网络衔接的普通干线公路网,构筑完备、适度超前的公路运输网络。

加大国道主干线达地方主要工业园区、经济开放区道路建设力度。建设富源绕县城公路、曲胜高速富源西(回隆)立交至富源县城连接线、富村绕镇(二级)等3条主要干线二级公路和3条绕(镇)二级公路。加快与周边县的二级公路建设和加强现有二级公路改造,提高路网技术水平及运输能力。农村公路建设所有乡镇通标准四级以上公路的基础上,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结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家园建设的支持政策,启动自然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修建高速公路2条147公里,二级公路6条107.3公里,四级公路36条503.8公里(通建制村水泥路36条503.8公里),通自然村公路1948公里。

2.场站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客运,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好客运站场的布局,形成一个设备先进、设施完善、信息灵通、服务周到、管理科学、运输便捷的公路运输站场管理体系。实现每个乡镇都有客运站,“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建富源县北部二级汽车客运站以及南部客运站2个和四级客运站2个,新建150个便民候车亭。

五、“十三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公路建设

“十三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是高速公路及入城“两线”、接边县二级干线公路改扩建、通县乡公路(通乡油路)提级改造、通村公路硬化,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1.高速公路

为改善交通运输通畅,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和安全性,加快高等级公路通道的建设,重点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兴富高速公路(94KM)及宣威至富源高速公路富源段(50km)二条南北干线骨架公路。

2.国省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

优化我县路网结构,建立基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改善投资环境,使我县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修建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国道320线(46km)、S214宣威羊场至富源后所(富源段)20公里以及后所墨红富村黄泥河4个乡镇绕镇二级公路项目改造工程。

加快对外辐射通道及区域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为富源县城以及工业园区服务,修建“两线”即富源县沪昆高速回隆收费站至富源县城连接线工程和S213线富源县城东过境线改扩建工程。

3.“村村通”工程

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建设需要,提升公路等级,助推脱贫攻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农村通畅工程,修建35个通建制村的水泥(沥青)路,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目标。结合美丽家园建设,硬化1723个自然村1948公里农村公路。

4.水运项目

加快墨红独木水库库区渡口建设工作,完成10个停靠点建设任务。计划投资约500万元。

5.桥梁

加强公路桥梁安全管理,新建桥梁740米/12座(大桥230米/1座、中桥376米/5座、小桥134米/6座),危桥改造(加固)160米/3座。

(二)公路养护

2014年全县159个行政村实现100%通等级公路,其中124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78%,公路里程由“十一五”期末的1981公里提高到244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72.1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每百平方公里密度增加12.9公里。预计至“十三五”期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015公里,公路网密度将达到90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建成道路设计使用年限的临近,养护工作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为此,要全面落实公路分级管理目标,继续加大公路养护力度,及时修复破损道路,使道路质量有明显提高。公路养护干支线平均好路率达到57%,其中干线好路率70%,支线好路率达到45%以上。

“十三五”期间,概算投资2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护栏(钢质波形护栏和钢筋混凝土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减速带等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三)公路运输场站建设

重点建设富源汽车客运北站,建筑面积30500㎡,停车位465个,投资18860万元;富源汽车客运南站,建筑面积135141㎡,停车位554个,投资27890万元,提升改造富源客运站,新建乡镇客运站1个,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150个,总投资约4.8亿元。

(四)公路运输

1.加快发展跨地区、跨市、跨省长途直达客运,发展高级节能环保客车,更新普通客车,提高中型中高级客车。

2.围绕“节能减排”,制定“节能减排,节点运输”的规章制度,规范“节点运输”的经营行为。鼓励物流仓储企业发展。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

3.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城镇至已经修通等级以上公路的行政村开通客运班线,引导农村客运健康发展。

(五)加强环境保护

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1.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发展城市公交、城乡公交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减少土地和空间占用。改扩建项目优先于新建项目,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作用。

2.积极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合理设计交通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避绕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大力推广采用环保新技术,提高建设、运营、养护等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平。

3.完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交通项目审批,严格土地、环保准入;规范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法,强化交通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的环境监管。

六、“十三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交通运输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交通又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作用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持续高投入。要实现富源县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注,需要政府的财政投资力度、沿线土地开发利用、降低工程造价措施、创造有利于激励多元投资等多方面实行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富源县 “十三五”期间,如何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等不靠,筹措富源县交通建设资金成为“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能否实现的关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依靠县委、县政府,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全面开放综合交通市场,积极鼓励、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促进综合交通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收益捆绑分成;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请县政府增加对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的财政投入,并列入县财政年度支出预算中。

三是建立完善项目库。按统一规划,分块实施的指导思想,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

四是争取政策支持力度。坚持交通先导战略,在投资、土地等方面保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根据拟定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请县政府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土地征用、资金配套、项目争取予以支持,加大对交通建设投资的财政投入规模,并列入年度预算。

五是抓好人才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的实际,积极加大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和运用力度,抓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六是强化法律意识、依法治理交通。结合富源县实际建立健全有关配套制度,以贯彻实施两个《条例》为契机,强化依法立交、依法治交、依法兴交的意识,依靠和运用法律法规增强市场监管的能力。加强路政管理,巩固和扩大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成果。依法加强对交通运输市场和建设市场的监管力度。要继续加强“三关一监督”,并结合国家“五整顿三加强”的要求,加强源头监管,把旅客运输和危险品运输作为重点,完善制度,严格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

“十三五”时期是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对“十二五”期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进行检查梳理、科学分析、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十三五”期农村公路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并根据我县实际需求科学制定规划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切实保障民生,解决群众出行难,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富源县人民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