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农业局对富源县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5号建议的答复

  • 富源县农业局
  • 015158708/2023-08603
  • 2017-11-30 15:52
徐状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结构的调整,县里要建立一个平台统一建设思路的建议,已交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围绕你的建议,结合近三年来的全县农业生产,我们已制定《富源县“互联网+”农业行动实施方案》,并正创造条件、抓住机遇逐步实施。
一、全县农特产品发展正融入高铁经济带
致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提高富源县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富源县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富源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扶持和培育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两个品牌领军的“一乡一业”“一乡多业”“多乡一业”、 “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数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群、特色产业区、特色产业带已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正在融入高铁速度。
(一)全县农特产品生产情况
畜牧养殖及牧产品生产情况。大河乌猪成为闻名全国的一大品牌。2016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30万头,比去年同期增13.72%;出栏肉牛14.8万头,同比增24.79%;出栏肉羊36万只,同比增15.68%;出栏家禽370万羽,同比增长11.95%。实现肉类产量23.3万吨,禽蛋产量5600吨,同比分别增10%和9.29%。实现畜牧业产值29.7亿元,同比增4%。截至2016年底,富源共培育畜牧龙头企业29户,其中:省级畜牧龙头企业4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户,县级畜牧龙头企业17户。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90个,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个,创建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个,创建市级畜牧“百千万”标准化示范场4个。
富源魔芋种植及生产情况。富源魔芋作为贫困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朵奇芭。富源魔芋文化打造提升了富源魔芋的软实力,富源魔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富源魔芋全县种植魔芋13万亩,产量16.8万吨、产值4.8亿元。魔芋专业合作社79个,中大型加工企业4家。
蔬菜种植及生产情况。2016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26.6万亩,产量43570万公斤,产值93900万元。生姜,全县常年种植5万亩,产量110500吨,品种主要以小黄姜为主,主要分布于十八连山与黄泥河两个乡镇。辣椒,全县常年种植2.7万亩,产量41900吨,主要分布于后所、营上、竹园、墨红。番茄,全县种植设施番茄2300亩,主要分布于胜境街道、后所,产量16650吨。山药,种植3000亩,主要分布于十八连山,产量3600吨。其余蔬菜主要以大白菜、普通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萝卜、胡萝卜、黄瓜、菜豆、大蒜等为主。
水果种植及生产情况。至2016年,全县水果栽培面积约4.5万亩。其中苹果2.2万亩、桃6000亩、梨1.2万亩、猕猴桃50亩、蓝莓5000亩。总产量5.065万吨,预计总产值15000万元。2016年依托大河白马桃花庄园建设新栽植以黄桃为主,各类新品种水果3000亩。十八连山新植50亩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云南佳品蓝莓种植有限公司寨子口基地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蓝莓5000亩,产量300吨,产值2700万元。
中药材种植及生产情况。2016年,全县种植中药材2万亩,产量8070吨,产值28625万元。富源县经作站与黄泥河农技中心开展县乡联合开展富源县中药材重楼、白芨标准化示范栽培100亩,相关试验示范取得一定效果,并且成为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作物研究所联系点。
富源高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及生产情况。到2016年,全县常年种植的主要有油菜、冬季马铃薯、薏苡、芸豆、荞麦、山地蚕豆。油菜籽,全县播种面积12万亩,分布在以十八连山、黄泥河、古敢、竹园为主的乡镇;冬季马铃薯,全县种植面积4.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主要分布在黄泥河镇、大河镇,其它乡镇的部分地区零散种植;薏苡,全县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品种为富薏2号、本地品种为主,分布在黄泥河、古敢、十八连山部分地区、富村的部分地区;芸豆,全县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白芸豆(花芸豆)2万亩,分布在以墨红镇为主的山区,红芸豆13万亩,以中安街道、胜境街道、后所镇、墨红镇、大河镇、营上镇、富村镇等为主,普遍采用间套种;荞麦,全县种植荞麦5.2万亩,是晚秋粮食作物的主要种类,以中安街道、胜境街道、后所镇、墨红镇为主;山地蚕豆,全县种植面积7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河、营上、竹园、后所等镇。
(二)富源县更好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对策
科学制定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完善组织服务措施。特色农业的发展一靠市场引、二靠政策好、三靠科技推、四靠投入稳。我们将根据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产业的扶持政策,在产业布局、资金投入、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特产品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博览会,以吸引国内外企业的订购。
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加大特色专用型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示范、推广,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夯实发展基础。一是要整合技术、资金和人才,加快特色产业新品种的研发。二是引进品种资源,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开展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类型的新品种。三是根据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逐步达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信息,建设专业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分析预测与发布,及时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准确的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
二、开展好《富源县“互联网+”农业行动实施方案》
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运用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结合富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区位、市场等特点,主动作为,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
总体目标:到2020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取得新进展,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粮五业”(粮食,大河乌猪产业、富源魔芋产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水果产业)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率先取得突破;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幅提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农业管理进一步高效透明。建成县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基本实现农业行业管理决策精细化、科学化;初步建成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农副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农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信息进村入户村级服务站建设覆盖到全县行政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的效能大幅提升;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主要任务
  (一)“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探索农户创业创新新模式。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企业提供发展便利条件,引导投资机构、中介组织、专家学者等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组织开展农民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二)“互联网+”现代种植业。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等大宗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生产区域,以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主体,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农情信息监测预警、农作物种植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水肥一体化和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以农技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线上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供现代农业“一站式”服务。加强农作物种子物联网推广应用,形成以品种“身份证”数据为核心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结合农田深松作业、农机跨区作业需求,加大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提高种、肥、药精准使用及一体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
  (三)“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构建生产、加工、经营、监管的综合信息数据平台,面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民合作社县级示范社等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养殖环境因子和畜禽个体生长状况的监测,实现精细饲喂、疫病预警和科学繁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风险。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构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监测系统,全程记录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双向追踪,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疫病。
 (四)“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业务协作协同和信息共建共享。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产地安全保障与风险预警的网络化监控与诊断。加强种子、肥料、农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农资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主要农资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加强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动物疫病与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追溯监管平台。加快建立健全追溯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网络监管,规范追溯信息采集、发布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体系。
  (五)“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提升农业品牌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增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推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相关优质产品和服务上网销售,大力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加强网络、加工、包装、物流、冷链、仓储、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环境。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鼓励相关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农产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生鲜农产品直配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率先取得突破。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批发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开放,加强信息监测统计、发布服务工作。
  (六)“互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围绕国家顶层设计的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大数据研发、大数据管理机制,完善村、县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数据汇集与挖掘,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重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现代农作物种业、农机应用管理、渔业渔政管理及农业标准的数据资源整合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农业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七)“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化、信息进村入户等建设,广泛依托现有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三农通”涉农信息服务移动平台、云南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农业网站、手机APP等各类“三农”服务网络体系,加强进村入户基础资源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全县农业公益性服务提档升级,全面对接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信息平台,集聚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农业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政策法规、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资源率先在平台上线,加快推进相关部门涉农信息服务在平台共享。实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线销售,切实做好网络课堂、免费WIFI、免费视频通话等培训体验,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服务。
感谢您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和支持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承办人及电话:尹显高0874-4617890
督办人:董天成



富源县农业局
                2017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