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农业局对富源县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8号建议的答复

  • 富源县农业局
  • 015158708/2020-00001
  • 2017-11-30 15:46
黄建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的建议,已交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富源县农业信息服务互联网络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市两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富源县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信息网络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不断向农村、向偏远村庄延伸,在破解农村信息孤岛,服务农民“种信息田”、“种市场田”,有效链接“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全国开放的大市场”等领域服务面不断扩大。
(一)领导重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近年来,富源县农业局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一名副局长分管,成立了职能服务机构即局市场信息科负责日常的服务工作,现有专(兼)职人员2人。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富源县农业局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年度的总体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考核,明确了农业信息收集报送的主要内容及工作要求,对局属19个事业单、12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同时,加强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信息服务站,每个信息服务站明确了1名专职管理员,所有技术员都为信息员,都要积极收集和上报信息。
(二)整合资源,加快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我县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加强,到整合优化的进程。到2016年底,富源县农业局为广大农村服务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有:富源县农业信息网站、富源县数字乡村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站、“三农通”联络服务站、“一站通”( 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信息系统)、“三农”服务热线电话(0874-4617890),并与曲靖农业信息网站、云南农业信息网站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网站相链接共享信息资源。
(三)抓培训,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富源县局注重组建好县乡两级农业信息队伍建设,提高县乡两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县农业局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近年来,相继组织县乡两级信息管理员到楚雄、昆明、曲靖等地参加了培训。
至2016年底,建立了一支由15名农业信息管理员组成的管理队伍,其中县级管理员3名,乡镇(街道)管理员12名;建立了一支由县乡两级共3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四)建章立制,健全激励机制。工作中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季度通报制、激励制度,局属各单位明确了一名专(兼)职信息员负责收集上报农业信息。
二、农业信息网络运行情况
多年来,富源县农业局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三个着力点,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依靠农业网站群,富源农业信息传播到全国各地。县农业局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以该局门户网站富源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网站群,传播延伸到全国各地,成为全国各地客商、企业通过上网搜寻了解富源农业的一扇窗口,每年都会有外地种植大户、涉农企业通过网站了解到富源特色农业发展后,或来电咨询,或亲自来我县实地考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4月,来电咨询的有9人次,来实地考察的有3个企业。成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电脑、电话、电视)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到县内所有行政村。
(二)“农信通”成为解决“农村信息孤岛”的直通车。“三农通”作为推进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满足了农民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服务三农效率,化解了农村数字鸿沟难题,打破了山区信息封闭状态。自2005年创办以来,坚持免费向全县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农资供应、农业科技、灾害预警、外出务工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等涉农实用信息的社会服务性工作,每年全县有7.9万多名农户在接收、使用“三农通”免费提供的“三农”实用信息。2014年至2017年5月底共发布手机短信1800余条。“农信通”短信服务成为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向农村快捷延伸服务的直通车。
(三)“一站通”( 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信息系统)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并参加省农业厅培训的农村信息员12名通过农业部认证。他们通过在“一站通”上发布我县农产品市场信息,促进县内农产品市场与县外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零距离链接,为外地客商从网上了解我县魔芋、中药材等市场信息发挥的作用日渐突出。
依托“农信通”和“一站通”两个平台,全县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村务供工信息覆盖到全国各地。
(四)农业信息报送及时。农业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信息服务大农业正起步。2014年以来,共收集发布农业信息9300余条,整理并向县委、县政府、市农业局及相关部门上报信息400余条。
三、富源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信息是思路、信息是门路、信息是财路”。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现阶段,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广大农民对此已经有深刻的认识。在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穷信息是农村致富的主要瓶颈之一。全县农村受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经济状况差别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偏远地区的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贫乏,缺乏农业技术指导,增产难;区域性“一户一专”、“一村一品”的小市场与开放的大市场信息沟通不畅,农民增收难;农业教育、生产、流通、服务体系信息不协调,提高产品质量难。
(二)全县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同一村庄的人群因受教育程度不同信息化差距也日益明显。在中国,研究资料表明,在互联网时代,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其本身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薄弱。一方面是农村缺信息,许多农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想致富无门路,而政府部门提供的市场信息资源对于“散”的千家万户来说,信息的含金量被打折扣;另一方面,广大农村本身就有许多“小而特”、“专而精”等各具特色的独门绝活、致富特技,这些信息资源因常年卧倒潜伏于广大农村,而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四)“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当前在广大农村中,传统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自然产品经济;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不安于现状,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在本地从事运输、餐饮、商业等市场经济活动。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对待信息化的差距在于“种地的多数不会上网,会上网的多数不种地”,农民能接触到的市场信息除了道听途说、所见所闻、口耳相传的各种买卖消息、种养消息之外,互联网、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种价格信息、政策信息、种养技术信息及支农惠农信息不可谓不多,但因其分散、庞杂甚至滞后,农民难获取。
(五)信息技术应用仍然滞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新技术层出不穷,如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多彩,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手机、小灵通、无限网络、便携网络等。但当前我们的农村信息服务中新技术应用中的如电商平台、移动资讯、微信、微博等纳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但还没有正式启动。
四、认真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才能努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使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农产品适销对路。
  (一)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三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四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五是发展社会化趋势。实践表明,除了政府主导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的工作原则。一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二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努力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三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创新,以创新增活力,在创新中谋求更快的发展。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计划用2到3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四)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扩充、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二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优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重点做好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特别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努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工作。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县农业局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使信息发布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全县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六)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实施好“三电合一”工程和“三农通”联络服务站,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
(七)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富源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加强整合,建设完善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
(八)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二是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创新,重点要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民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就是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九)强化培训,抓紧抓好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一是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二是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信息化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推动农业信息化有序发展。三是加强宣传交流工作,营造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开展信息工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学赶帮,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感谢您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和支持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承办人及电话:尹显高0874-4617890
督办人:董天成



富源县农业局
                2017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