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通知

  •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 015158708/2023-08638
  • 2023-12-17 11:48

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局属有关单位:

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科技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根据曲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富源县通过征集,经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因地制宜地遴选出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6项和主导品种3个,现予发布。

请各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机构和局属有关单位结合本单位业务和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及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需求,认真学习和领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好示范推广,确保粮食安全,助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助推高端食品基地建设。

附件:1.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2.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3.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

4.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简介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30日



附件1

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3类6项)

一、粮食作物类

1、春播马铃薯抗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二、经济作物类

3、魔芋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技术

4、百香果绿色规范化栽培技术

5、韭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三、畜牧类

6、肉牛杂交及冻精改良技术





附件2

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一、粮食作物类主推技术(2项)

(一)春播马铃薯抗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近年来春季持续干旱是富源山区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有日趋严重的趋势。马铃薯播种后由于长时间的干旱缺水,造成出苗慢,出苗不整齐,生长缓慢,长势弱,出现早花现象;中、后期随着雨季的到来,持续的降雨导致植株徒长,晚疫病发生严重,造成减产。面对日趋干旱的环境条件,探索马铃薯抗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对以马铃薯种植为主的山区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富源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春播马铃薯16.5万亩。自2010年以来春季干旱一直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瓶颈,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探索春播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形成了小整薯播种、侧膜覆盖等抗旱栽培措施,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提质增效情况:通过整薯播种、先平播后起垄种植、地膜覆盖种植等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有效增强马铃薯的抗逆性,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效果明显,通过近年来测产统计,马铃薯抗旱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可提高15%的产量。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具有稳产且抗性好的优良品种 ,如青薯9号、宣薯8号、云薯303、威芋3号、宣薯2号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耐旱性和抗病性。2.整薯播种。小整薯播种是我县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马铃薯抗旱种植方法。因为小整薯相对薯龄小,带病毒少,生命力旺盛,生长势强而且保存了完好的外皮,播种后抗旱性及抗病性强,出苗整齐、幼苗健壮。一般选用生理性状良好,薯重在30-50克的健康整薯作种为宜,在播种前剔出病薯和烂薯,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500-800倍稀释液)等杀菌剂拌种,自然晾干后再进行播种。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小整薯播种比大薯切块播种亩增10%以上。3.先平播后起垄种植。马铃薯春播季节干旱且气温回升快,再加春耕春播时的人事活动加速了田间水分的蒸发,传统的塘播起垄及高垄双行种植方式,由于蒸发面大,水分极易丧失,即使有少量降雨,水分也很难渗透到薯块附近,不利于保墒抗旱,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极易造成出苗不整齐和缺苗缺塘。为减少土壤水分损失,通常采用平播后起垄种植方法,一般按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25cm—30cm,开沟种植,保证每亩3500-4000株,播后覆土不起垄,保持稍凹或平垄,出苗后待株高长至15cm—20cm时结合中耕再起垄,通过2次中耕培土形成25cm的高垄,有利于后期排水和结薯。

4.地膜覆盖种植。为提高春播马铃薯的出苗率,缩短生育期,提前上市,同时避开后期降雨集中造成晚疫病的发生,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可采用三种覆膜方式,一是当土壤处于高湿的情况下将膜覆在垄上;二是土壤墒情低时将膜覆于垄上,马铃薯种植沟中,有利于集水抗旱;三是不起垄平地覆膜,播种塘成“鸡窝”状,形成一个微型雨面,以便于收集膜上雨水浇灌薯苗。种植时一般采用110cm-120cm开墒,形成70cm-80cm的墒(垄)面,在墒(垄)面种2行马铃薯,然后覆膜。当幼苗3cm-4cm高时破膜放苗,放苗后用细土将膜孔封严。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季的到来,在现蕾期或开花初期将地膜揭去,这样有利于马铃薯接收雨水,同时能减少晚疫病的发生。5.推迟播期种植。为使播期和雨季间隔的时间尽量缩短,降低干旱的不利影响,在春播马铃薯种植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当晚播,一般推迟播期15天左右较为适宜,并采用深播浅盖。播种时可采用深播保苗,开沟或打塘较雨水正常年份加深2cm-3cm,覆土层厚度在10cm-15cm为宜。6.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种植。马铃薯间套作是我县及周边地区近年来应对干旱气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采取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富源县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已达6万亩左右。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一般采用“二套二”模式,马铃薯采用大垄双行种植,玉米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具体种植规格:马铃薯与玉米间距为60cm,玉米与玉米间、马铃薯与马铃薯间距为40cm。玉米品种选择株型紧凑大穗型品种,如宣黄单4号;马铃薯选择品质较好,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如威芋3号。7.保水剂及抗蒸腾剂的使用。富源春季普遍干旱,严重影响马铃薯种植下种和出苗,同时抑制苗期的生长,严重者会大大推迟播期,导致大批马铃薯在幼苗期被旱死,出现大面积减产。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使用保水剂,不仅可以使马铃薯提前成熟上市,还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播种时采用保水剂拌种或塘施,保持种薯和土壤水分。抗旱保水剂可选用云清牌高效保水剂、PAM保水剂(聚丙烯酰胺保水剂)、旱地龙、沃特保水剂等。抗蒸腾剂主要在马铃薯出苗后,作为叶面喷施使用,它可有效减少植株水分的蒸腾量,提高植株生长能力,增强植株抗旱、抗病能力。抗蒸腾剂一般可选用亚磷酸钠、腐植酸(FA)、氯化钙或磷酸二氢钾等。8.科学施肥,以肥调水。在春播马铃薯种植的基肥中,主要以农家肥、磷、钾肥为主,农家肥不仅能为马铃薯提供优质养分,还具有保水保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可起到前期抗旱、后期防涝的作用。充足的磷、钾肥可增强马铃薯植株的根系活力,使根系增加,抗旱能力增强。因此在施足农家肥(2000--2500Kg/亩)的基础上,亩施40kg过磷酸钙、20-30kg三元复合肥、10-12kg尿素作底肥。后期结合中耕除草培土看苗相追施适量的三元复合肥或尿素。9.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干旱时地下害虫如黄蚂蚁、地老虎等发生严重,会咬食种薯及幼苗,容易造成缺苗,在基肥中可加入适量的辛硫磷杀虫剂来防治地下害虫;在现蕾开花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极易发生晚疫病,可选用安泰生保护剂、72%克露、40%代森锰锌(800倍液)、银法利(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药间隔时间为7-10天,整个生育期喷药3-4次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10.适时收获。当马铃薯叶片脱落,茎干枯死1个月后选择晴天收获,这样可使马铃薯表皮木栓化,便于运输和储藏。

适宜区域:该种植技术模式适宜我县后所、中安、墨红、富村等中高海拔马铃薯产区种植。

技术指导单位:富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人:敖文,联系地址:富源县金城路96号,联系电话:0874-4612245,电子邮箱:1056877228@qq.com。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技术概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本地传统的大豆玉米间套种技术相似,但本地传统的间套种在种植模式、种植方法、种植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属于老方法、老经验,主要体现在行间距设置过大或过小,种植密度过密或过稀,不能根据间套种植模式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因此,通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等,打破传统间套种的瓶颈束缚,改进或改良间套种植的技术模式,获取单位面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复合产量。富源为山区农业县,自古以来就有玉米大豆套种的习惯,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平均亩产量在80公斤-100公斤。通过改进玉米大豆套种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其亩复合产量,推动全县大豆种植面积的发展。提质增效情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矛盾,在不增加耕地的情况下,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对保持玉米生产稳定、提高大豆总体产量将发挥较大作用。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1)大豆品种。原则上选用丰产稳产、耐荫、抗倒、耐逆等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海拔1100一2200米的春播、夏播和秋播种植区域,推荐使用滇豆7号、云黄13、云黄16、云黄17、辽豆系列等品种。(2)玉米品种。原则上选用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较矮,早熟、耐密、高产、生育期短、抗病性强的品种,推荐使用川单99、罗单297、兴单106、靖玉1号、西抗18、富华22、胜玉系列等品种。2.行比配置。主推模式一:大豆玉米行比为3:2,生产单元宽度22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大豆与玉米行间距60厘米。主推模式二:大豆玉米行比为4:2,生产单元宽度250一27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大豆与玉米行间距60一70厘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春播和夏播为主,秋播为辅,主推模式适宜全县大部分带状间作区,各地在抓好主推模式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可根据生产实际组织开展不同行比模式的对比试验,为集成本地区今后适宜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3.播种时间和方式。(1)播种时间。大豆、玉米播期根据全县不同种植区域进行播期调节,一般情况下, 富村镇、老厂镇,玉米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一4月上旬;中安街道、后所镇、墨红镇等中海拔区域,玉米适宜播期为4月上旬至中旬;大河镇、营上镇等中海拔区域,玉米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春播、夏播大豆应根据降雨情况与玉米同时播种或适时抢播,最适宜播期在4月中上旬一5月中下旬。(2)播种方式。适宜机械作业的区域,推荐使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不适宜机械作业的区域,推荐使用手推式播种器播种。采用人工播种的区域,建议采用开沟点播,保证苗齐苗均。根据土壤墒情适当调整播种深度,一般玉米5—6厘米、大豆3—4厘米为宜。4.适宜密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株数;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主推模式一:玉米有效株3500—4000株/亩,穴距26—30厘米,每穴下种2—3粒,每穴保苗2株有效株。大豆有效株9000—10000 株/亩,大豆穴距20—22 厘米,每穴下种3—4 粒,每穴保苗2 株有效株。主推模式二:玉米有效株3500—4000 株/亩,穴距24—26 厘米,每穴下种2—3 粒,每穴保苗2 株有效株。大豆有效株10000—12000 株/亩,大豆穴距18—20 厘米,每穴下种3—4 粒,每穴保苗2 株有效株。5.合理施肥。大豆:大豆要控制施氮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行玉米施肥量要相当于净作2行玉米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2倍以上。大豆种植要充分考虑玉米余肥影响,重点施用磷钾肥。施肥时,注意底肥和追肥不能全田撒施,应根据不同作物需肥量及需肥关键期分别施用。玉米:建议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1500公斤或玉米配方肥 (N一P-K:28-6-10)40公斤-45公斤作为底肥(种肥),采用种肥同播和侧深施肥方式。玉米追肥推荐两个时期,在5-6叶期施拔节肥,亩施10公斤-15公斤尿素(纯氮量4.6-6.9公斤/亩,9-11叶期(大喇叭口期)施穗肥,亩施25公斤-30公斤尿素(纯氮量11.5-13.8公斤/亩)。各地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种植习惯参考执行。

大豆:建议亩施40公斤-60公斤有机肥(N+P+K)>12%,有机质含量>45%)或10公斤-15公斤复合肥(N-P-K:12-18-16)作为底肥。大豆追肥可结合田间生长情况合理进行,在初花期亩施3公斤-5公斤尿素,或在初花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3公斤兑水进行叶面喷施。6.除草方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杂草防除坚持“因地制宜,治早治小,安全高效”的原则。杂草防除以“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为主。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前提下,采取“芽前封闭除草”。在播种后2天内,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 毫升/亩等,兑水进行均匀喷雾;若遇阴雨天气导致田间持水量大时,可用50%扑草净100克/亩或唑嘧磺草胺80%WDG3—4克/亩等,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如因天气、田间墒情等原因不能进行封闭除草或封闭效果不理想时,采取“苗后茎叶除草”。在玉米苗后3-5 叶、大豆2-3 片三出复叶、杂草3—5 叶期时,分带喷施除草剂。玉米种植带选用5%咪唑乙烟酸100 毫升/亩或75%噻吩磺隆0.7-1克/亩等,大豆种植带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 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 毫升+20克型)1套/亩等进行喷施。进行化学除草时应注意安全规范用药,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针对大豆玉米同期播种的区域可直接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对大豆玉米不同期播种的区域,在施药时应采用物理隔离或在喷头上加锥形罩离地5厘米左右实施喷雾,防止大豆、玉米除草剂飘移造成药害。用药量应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人工喷药除草可选用自走式单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定向罩子,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在无风的下午进行。7.化学控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如果存在倒伏和影响大豆生长的风险需要适时进行化控(降高控旺)。若大豆长势过旺,在分枝期或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克)兑水30公斤,茎叶喷施控旺。玉米在7-10片展开叶时利用健壮素、玉黄金(胺鲜脂和乙烯利)等化控药剂控制株高。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时期使用,不漏喷、重喷。喷药时注意控制速度,不宜太快和太慢。8.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大豆、玉米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植保机械喷施高效低风险农药,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危害损失。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药。(1)播前处理。播种前选用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可预防大豆根腐病、玉米茎腐病、孢囊线虫等病虫害。如要兼顾防治地下害虫,可每亩用1 公斤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撒施。不同区域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必要时可对玉米、大豆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拌种,以弥补原种子处理配方的不足。(2)苗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豆荚螟、斜纹夜蛾、金龟子(蛴螬成虫)等主要虫害,发生初期时,可每20-30亩安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或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苦参•印楝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施防治。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玉米叶斑类病害、大豆锈病等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3)花—成熟期。开花成熟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混合喷施,兼治玉米大小斑病、锈病、褐斑病、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以及大豆锈病、叶斑病、蝽象、豆荚螟等病虫害。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1.5—2 升的药液量。特别是防治害虫时,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或者打包处理,以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数量。9.收获方法。玉米、大豆的收获以人工收获为主。大豆在荚变为成熟颜色后,选择晴朗天气1—2天内及时收获、晾晒、脱粒,籽粒含水量达13%以下,即可入库保存。入库后要推荐用磷化铝熏蒸处理,防止钻蛀类害虫虫卵萌发。玉米收获可采取机收或人工收割。籽粒玉米进入完熟期,籽粒脱水变硬,含水量下降到25%左右,有品种固有的光泽,籽粒基部(下方)出现黑色物质,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最下部叶片干枯,茎秆变黄,果穗包叶干枯松散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脱粒、晾晒、收储,防止霉变。

适宜区域:适宜富源县大豆、玉米适宜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玉米品种选择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各地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种植方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和种植技术。

技术指导单位:富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人:敖文,地址:富源县金城路96号,联系电话:0874-4612245,电子邮箱:1056877228@qq.com。

二、经济作物类主推技术(3项)

(三)魔芋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魔芋是多年生的作物,富含魔芋膳食纤维,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领域,经济效益高。但由于连作障碍严重,发病率高,一般种植1年后需要间隔10年以上才能再种植,导致适宜种植魔芋的土地越来越少,制约着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技术,通过对魔芋进行两年栽培且第二年对土壤采取免耕,并同时进行田间管理,能减少劳动强度和时间,提高劳动生产力,能够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地表水含量,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生物多样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能使魔芋产业瓶颈的大田生产问题中的病害和连作两大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提质增效情况:采用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的产量达到3—4吨以上,病害发病率降低5%,亩增收节支1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种芋精选:种芋应无病斑、破损,大小均匀。子芋大小为10-20克,二芋大小一般为30-50克。2.开墒起垄:采用1.2m-1.5m开墒,保留墒面宽0.8米-1.1米,沟深20-25㎝。3.施足底肥,重施农家肥:每亩施用农家肥必须达到2-3吨以上,缓释肥40-50千克。4.合理密植:株行距应达到20-30㎝左右,亩群体达到4000-5000株左右。5.间作:以间作玉米为主,第一年可在墒面正中间或者墒面一侧种植一行玉米,株距30㎝,第二年不需种植玉米。6.覆盖除草:在魔芋种植结束后,采用松针、落叶、秸秆等覆盖墒面,防止杂草丛生。7.撒播绿肥:第一年在魔芋成熟倒苗前期8-9月份撒播苕子等绿肥,避免冬季魔芋受冻害,更为重要的是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为下一年魔芋生长提供营养。8.第二年管理:在魔芋未出苗前对墒面杂草进行一次清理,并亩施复合肥50-100千克,对垄沟进行清理培土,魔芋出苗后喷施叶面肥3-4次。9.收获与分级:采收应与分级同时进行,两年制垄作免耕魔芋收获的产品有商品芋和种芋,种芋又可分为二芋和子芋。大于200g以上的作为商品芋出售,二芋按50g以下、50g-100g 、100g-200g分级;子芋按5g以下、5g-15g、15g以上分级,经太阳暴晒杀菌、干燥脱水后进行贮藏。

适宜区域:云贵高原上海拔1800m—2200m之间缓坡地。

注意事项:选择优良的种芋,大小10g—20g的子芋;合理密植,亩种植4000—5000株;秋季必须播种绿肥或小春作物,避免冬季冻害。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省农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联系人:董坤,地址:富源县金城路96号,电子邮箱:695603613@qq.com。

(四)百香果绿色规范化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百香果因其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备受大众的喜爱,现阶段,在国内比较先进的百香果高产种植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存在一些农药与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百香果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仍无法彻底解决病虫害,病虫害问题仍然威胁着百香果的种植与生产。该技术集成了温度控制,规范化建设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性技术,有效解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对百香果生产的影响,帮助广大果农提高百香果的种植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提质增效情况:与常规技术相比,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施用,亩增收节支2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建立果园。(1)园地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向阳背光,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疏松,排灌良好、通风透气的沙壤园地为佳,丘陵山地应选择向阳坡地,最好是水旱轮作的园地为佳。园地环境要求:温度。百香果适宜的环境温度20℃-30℃,一般在不低于0℃的气温下,均可正常生长。-2℃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地区最为适宜种植。水分。一般在年降雨量1500mm-2000mm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年降雨量不宜少于1000mm。光照。百香果喜欢阳光充足。长日照条件下,利于百香果开花、结果。土壤。百香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土壤pH值在5.5-6.5为宜,低于5.5,土壤偏酸易诱发根腐病。(2)整穴,施足基肥。种植前要先挖穴,采用株行距3m×4m,挖55穴/667㎡,穴深60cm×60cm×60cm,每穴用表土与农家肥20-25kg、过磷酸钙磷肥0.2-0.5kg混合均匀填入种植穴,使穴土高于地表10-20cm,然后再回1层心土。大约在2个月后定植。(3)挖排水沟。根据地型挖好排水沟,做到涝能排,旱能灌,做到每一块田地后壁留沟,中间有沟,交错纵横,有条件的果园,要做到肥水一体化,减少人工成本。(1)定植。一般在4-5月种植最佳,定植时选择阴天或雨后晴天,先在穴中挖20cm深的小洞,埋顺苗根,将主根伸展垂直于穴中,分层填土,踏紧压实,栽后要浇定根水。(5)搭棚架。采用平顶式架式,棚架高度以1.8m-2m为宜,棚架材料可选用水泥柱、竹竿、木杆、铁线、尼龙绳等。2.果园管理 。(1)施肥。定植15d后,根系开始生长,施用0.5%尿素,百香果对N、K、Ca需求量大,对P、Mg需求量较少,每年每株施农家肥25-30kg、尿素0.5-0.7kg、过磷酸钙0.5-0.9kg、氯化钾1.0-1.3kg,农家肥和过磷酸钙沤制腐熟后沟施,尿素及氯化钾在开花结果期每月施1次,株施混合肥0.2-0.4kg。(2)合理浇水。百香果是浅根植物、喜湿润,连续晴2-3d就要考虑浇水,但不宜白天浇水,以防土壤温差太大烧伤根系,应在早上或傍晚浇水。有条件的果园采用喷滴灌更佳。(3)土壤管理。土壤中耕可结合除草进行,深度为3cm-5cm,可使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冬季清园后要全园翻土,翻土结合埋入清园的杂草和枯枝落叶。3.整形修剪。定植成活后,及时抹掉40cm-50cm以下的腋芽,促进主蔓迅速生长、粗壮,当主蔓长到50cm-60cm时,要及时插设支柱,引导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后到顶部就可以打顶,留2个侧蔓,使其向不同方向生长,侧蔓满架后,对超出另1株30cm-40cm处,断顶并绑扎,利于抽发结果枝。4.病虫防治。(1)主要虫害及防治。百香果本身发生的病虫害很少,如有病虫危害,主要是附近寄主上的病虫迁移侵染,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象鼻虫、小实蝇等。主要防治措施有:蚜虫可用吡虫啉;介壳虫可用螺虫乙酯;红蜘蛛可用乙螨唑、螺螨酯;蓟马、象鼻虫可用氟氰戊菊酯,结合整地时翻耕土壤,可捣毁幼虫;果蝇可用90%敌百虫或悬挂果蝇粘贴板吸附果蝇。(2)主要病害及防治。主要有茎基腐病、花叶病、灰霉病、疫病和炭疽病等。喷药防治需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病害的主要措施:茎基腐病选用噻呋酰胺喷雾;花叶病选用盐酸吗啉呱、四霉素、氨基寡糖素喷雾;灰霉病选用恶霉灵、多菌灵或福美双喷雾防治;疫病选用甲霜灵或苯甲嘧菌酯;炭疽病选用咪鲜胺、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喷药防治。5.果实采收。百香果在开花后60-80d果实即可成熟,其标准应以果皮80%转为黄色,且稍有香味时采收,它的果实成熟采收期从6月一直持续到翌年2月,需要每天或隔天采收果实,在寒流季节注意防寒防冻。

适宜区域:适宜在富源县1400米海拔以下,没有霜冻地区,水源条件好具备喷滴灌条件土壤肥料足的平整地块。

注意事项:1.选择园地的环境温度应无霜冻。2.尽可能的做到水肥一体化。3.园地规划应科学合理好用。

技术依托单位:富源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联系人:施令祥,地址:富源县金龙街14号,电子邮箱:765080752@qq.com。

(五)韭菜标准化种植技术

技术概述:韭菜是一种常见蔬菜,性质温和,味辛,具有独特的辛香气味,纤维高,口感香浓,食用后可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同时具有美容、提神醒脑的作用。富源种植的韭菜叶宽、长、厚,叶色浓,种植户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栽培方法,使得生产中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管理不规范,存在乱施农药、化肥的现象,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甚至出现重金属、农残超标等问题,通过富源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农技人员的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整套提高产量的绿色栽培技术措施,形成了规范化的技术标准。该技术严格控制收割茬次“养”“割”结合,培根壮秧,合理移栽、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技术模式,有效控制了韭菜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韭菜产量质量。提质增效情况:与常规技术相比,育苗移栽节省种子1千克以上,增产13%以上,亩增收节支18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选用耐寒、耐热、抗病、分株力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2.育苗移栽。韭菜最佳定植期为夏末秋初或第二年春天。用育苗移栽能克服传统直播造成的密度过大或缺苗断条,合理密植,亩施用农家肥2-5吨打匀,1.6m理墒,4行,一般行距40cm-45cm,穴距30cm-35cm,亩栽5000-5500穴,每穴6-7株,安装好喷滴灌设施,定植时短截幼苗过长须根和叶片,定植深度以不超过叶鞘为宜,栽后及时灌水,以利成活。3.定植后的管理。定植时间,根据播种期和幼苗大小而定,韭菜株高4-6厘米时为定植的适期,韭苗定植15d后灌1次缓苗水,此时韭苗返青成活。此后每隔10-15天浇水1次,并结合灌水适当施肥,同时中耕除草。韭苗从定植后的第2年起进入正常生长阶段,田间管理与定植当年基本一致。韭菜生长24-26d时收割1次,韭菜茬口愈合后翻韭茬、施肥、浇水。第3年后生长势减弱影响产量可更换品种种植。4.收割。定植当年不宜多次收割,需延迟割头刀,此后只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等一般性管护,不然会影响第2年的产量和安全越冬。韭菜的再生能力非常强,一般情况下可多年采收,每年可收割6-8次,收割间隔期25-28d,在土壤肥力、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茬韭菜产量相对稳定,年产量为4500-6400kg/亩,3-5月不收割韭菜,只进行除草、施肥、浇水等正常管护,促进韭菜养分的积累,待7月后收割。12月至次年2月因低温霜冻收割间隔期适当拉长。5.病虫害防治。①灰霉病,韭菜灰霉病是韭菜最主要的病害,发生普遍,其中在冬春保护地韭菜生产中危害严重,使用腐霉利、嘧霉胺喷雾防治,收获前l5天停止用药。②韭菜疫病,以假茎和鳞茎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迅速扩展,当病斑扩展到叶片一半时,病部失水缢缩变细,叶片变黄,凋萎下垂,软腐。发病初期,可用霜脲氰、甲霜灵等喷雾,收获前l5天停止用药。③韭蛆,韭蛆又叫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蛀食危害。春秋季主要危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幼虫喜在湿润多汁的嫩茎、鳞茎内生活。可用晒根晾土和施草木灰以及苦参碱水、高效氯氰菊酯药剂灌根防治幼虫。也可以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顺韭菜根部灌药。

适宜区域:适宜在富源县2000米海拔以下,水源条件好具备喷滴灌条件土壤肥料足的平整地块。

注意事项:1.理墒时注意当地风向,做到通风透光。2.严格控制收割茬次“养”“割”结合。3.选择地块时土壤肥沃。

技术依托单位:富源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联系人:施令祥,地址:富源县金龙街14号,电子邮箱:765080752@qq.com。

三、畜牧类

(六)肉牛杂交及冻精改良技术

技术概述:用我县本地黄牛与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达到改变遗传结构,提高低产牛群的生产性能目的,杂交后代具有体型大、生长快、出肉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牛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技术,通过引进国外优良的肉牛品种的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品种的性状缺陷,可以提高商品肉牛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肉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克服了肉牛引种的障碍,使精液在冷冻条件下,保障精液的质量,可以长期贮存以及运输,有利于优良品种精液的交流。基层输精员接到养殖户预约后上门服务,把所需公牛细管冻精解冻后经简单包装,通过短程运输到达养殖户家中,为母牛进行冷配的移动输精改良技术,为改良本地黄牛品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我县越来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增产增效情况:我县本地黄牛品种多属于役用 牛,体型偏小、后躯发育差、产肉性能不佳、饲料报酬率低,且生长速度缓慢。通过杂交及冻精改良技术,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体型要比本地黄牛大30% 左右,体 较大,胸部宽深,后躯较为丰满,日增重可提高约200~300g。20个月左右的饲养即可达到350~400kg,与同龄本地牛相比,杂种牛的体重可提高40%~45%。经过育肥的杂种牛,屠宰率能达到55%以上,比本地牛提高了近3%~8%,产肉量比本地牛多出10%~15%。杂交肉牛的生长速度快,可提前出栏上市,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与环境下,杂种牛的出栏时间比本地牛要缩短近一半的时间,并且杂种牛的肉质较好。另外,移动输精改良技术推广使全县黄牛配种数和受胎率、基层输精员收入、基层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本项目的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全县高原特色肉牛产业的良种覆盖率,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适应区域。山区、半山区肉牛养殖户、规模化养牛场。

技术依托单位:富源县畜禽改良工作站牛元力 1027565730@qq.com、曹晓云919523136@qq.com、杨勇 916854677@qq.com。





附件3

富源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

一、玉米

1.足玉088

2.隆黄1836

二、马铃薯

1.宣薯8号





附件4

富源县2023年主导品种简介

一、玉米

(一)足玉088

品种来源:“足玉088”是云南足丰种业有限公司2013年用自育自交系WPH36做母本,自育自交系FTS85做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组合WPH36×FTS85。

审定情况: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9033号

特征特性:区试平均生育期131天,比对照多5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叶片弯曲程度弱、与茎秆夹角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极高,穗位中到高。散粉期晚到极晚,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强到极强、侧枝弯曲程度弱、与主轴的夹角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侧枝长度中、一级侧枝数目少,花药花青甙显色中、花丝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短,锥到筒形穗,籽粒橙黄色偏硬粒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5行。2017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为5.7%,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15.3%。2018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8%,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0%。2018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8%,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0%。抗性鉴定:高抗大斑病;抗穗腐病;感灰斑病、纹枯病、锈病。(报告编号:NDYP2018684)品质分析:容重776g/L,粗蛋白质10.1%,粗脂肪4.68%,粗淀粉72.1%,赖氨酸0.35%

产量表现:参加2017-2018年云南省足丰玉米联合体品种试验,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57.9千克,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22.1%,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85.7%,位列本组试验第1位。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23.9千克,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15.7%,增产显著,增产点率100%,位列本组试验第2位。2017-2018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90.9千克,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17.3%,增产点率89.3%。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2.6千克,较对照增产10.9%,增产点率80%。

栽培技术要点:合理密植,亩种植密度3800—4000株;2000米左右海拔区域宜春播,并用地膜覆盖。合理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1000—2000kg或N·P·K三元复合肥50kg;苗肥:4—5片叶亩施尿素10kg,穗肥:10—12片叶亩施尿素20kg;加强田间管理:二、三叶期间苗,四、五叶期定苗。及时中耕锄草、培土施肥,防治病虫鼠害。灰斑病、锈病、纹枯病高发区域应及时防治。宜适当延迟收获;全部枯黄后收获籽粒大,产量高。

适宜区域: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米-2000米玉米种植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足丰种业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金牛镇大辛村,邮箱:491715334@qq.com。

(二)隆黄1836

品种来源: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亲本组合为EH2×EH563

审定情况: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6248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组出苗至成熟119.3天,比对照渝单8号/中玉335晚熟0.6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6厘米,穗位高12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锥到筒形,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4-20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7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感穗腐病、小斑病。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9.19%,粗脂肪含量4.61%,粗淀粉含量76.94%,赖氨酸含量0.32%。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出苗至成熟126.6天,比对照渝单8号/中玉335晚熟0.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锥到筒形,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4-20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1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感穗腐病、小斑病。籽粒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8.93%,粗脂肪含量4.36%,粗淀粉含量77.3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8-2019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1.2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中玉335增产15.32%。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9千克,比对照中玉335增产13.94%。2018-2019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0.0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中玉335增产13.8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1.4千克,比对照中玉335增产13.13%。

栽培技术要点: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区域:3月底至4月底播种,每亩种植密度2500-3000株;具体根据肥水条件和光温条件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成熟后适时收获。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域:3月底至5月底播种,每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具体根据肥水条件和光温条件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和小斑病;成熟后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宜在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区的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南部海拔800米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贵州省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遵义市海拔1100米以下地区(与广西接壤的低热河谷除外),广西桂林市、贺州市;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的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海拔800-2200米的地区;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黔西南州等海拔1100米-2200米地区;云南省中部昆明、楚雄、玉溪、大理、曲靖、昭通、临沧、德宏等州市海拔1000米-2200米地区。

选育(引进)单位: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四川隆平玉米种子有限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533号,电话:0551-65846038,邮箱:ahlpht@lpht.com.cn。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湘潭路二段55号,0838-5665225,610567595@qq.com。

三、马铃薯

宣薯 8 号

品种来源: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选育 亲本组合为 S03-3411×合作 88 号。

审定情况:2020 年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审定编号:GPD 马铃薯(2020)530132。

特征特性: 宣薯 8 号为常规菜用型马铃薯品种 ,蒸、煮、烤、炸、炒食味品质上等 。平均生育期112天 ,属于晚熟品种 。平均株高95cm , 叶深绿色 , 茎秆紫绿色 ,花浅紫色 ;薯形圆形 ,平均单株结薯数4.7个 ,单薯重172.5g ,大薯率 68.8% ;皮色紫红;肉色深黄色 ,维管束部呈紫色 ,干物质 25.4% ,淀粉18.37% ,蛋白质 1.85%, 维生素 C 含量 22.0毫克/100克 ,还原糖 0. 11% ,钾 0.471% ,铁含量 15. 1mg/kg ,锌含量 2.31mg/kg。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云南省马铃薯春作区品种登记多点试验。其中2015 年7个试点平均单产2217.37kg/亩 ;2016 年6个试点平均单产为2494.67kg/亩 。2017-2019年采用侧膜覆盖种植模式开展的百亩生产示范区平均产量 2761.67kg/亩;2020-2022年,在曲靖宣威、会泽、马龙、沾益、富源以及云南昭通 、贵州毕节和安顺进行推广应用 ,平均单产2494.50kg/亩。

栽培要点:1.深松耕整地 。一般深松耕整地深度不低于 30cm。2.适期播种。2 月下旬至4月中旬均可播种 , 一般情况下播种25天左右可出苗 ,该品种出苗后抗旱 、抗病、抗霜冻等抗逆性非常明显。3.合理密植 。高垄双行种植模式建议株距 30cm,播幅130cm以上(小行行距 30~35cm ,大行行距 85~95cm ),每亩最高播种 3420 株 ,可以通过降低播种密度提高商品率 。4.合理施肥 。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 -2000千克 , 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 80kg(或者同等比例,),配合施用钙 、镁中量元素肥料,硼、锌、铁等微量元素肥,可以在开花期追施部分氮肥、钾肥,后期可以按照300g/亩用量茎叶喷施2次磷酸二氢钾控苗控旺。5.科学管理。播种前用甲基硫菌灵、中生菌素、代森锰锌等拌种, 降低种子带病风险 ;播种时与肥料同时使用阿维菌素、噻唑膦、毒死蜱等,可以有效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一般通过2次中耕可以铲除田间杂草 ,也可以在杂草生长到1cm-5cm 时通过喷施砜·喹· 嗪草酮 23.2%OD 进行除草;该品种高抗晚疫病 ,可以不用进行晚疫病防治,但是在花期前后交替喷施代森锰锌、丙森锌、银法利、增威赢绿等3-5次可以大幅降低晚疫病发生风险;菜薯 生产可以不用防治虫害 ,种薯繁育在中、后期综合防治蚜虫、叶蝉等虫害, 降低病害传播风险。6.适时收获。在枯苗后15-40天内选择连续晴朗的天气收获。收获土壤湿度不要过高 ,否则不利于储藏。

适宜区域: 在云南曲靖 、昭通大部分地区春季种植 西南山区海拔 2100 米及以上区域春季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宣威市振兴中路 547 号,邮编 655400, 联系人:徐尤先,展康 ,王朋军,联系电话:0874-7123768;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238 号,邮编:650205 ,联系人:白建明,梁淑敏,李燕山,隋启军,联系电话:0871-6589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