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富源县政协第十届第一次会议第37号提案的答复

  • 富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 015158708/2023-08631
  • 2022-06-22 11:56

牛坚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传承彝族文化发展彝族特色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多渠道资金来源,把彝族文化传承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穿于全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听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在“非遗”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把彝族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报入《富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重点项目征集表》中,具体如下:富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彝族刺绣项目,着重从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基础设施建设与修复,产业园的建设、传承人的保护、传统技艺的培训、购买相关设施设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整体推进,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系统保护机制,保护和传承好富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支持项目传承传播活动,并争取资金编辑出版《富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将彝族传统刺绣等收入展示馆内;另外在有限的工作经费中列出专项用于非遗申报深入普查相关配套资金,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文化部门开展保护工作的经费紧缺的实际问题。

二、充分利用传媒力量普及彝族的优秀文化知识。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方式加强宣传,通过举办“自然和文化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等系列活动,加大非遗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使人民群众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传承者,同时也是宣传者和保护者。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把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给青少年一代,从小培养他们对非遗的兴趣爱好,让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从娃娃抓起,让学校承担起非遗的传承义务,让少年儿童从小认识本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使之能够成为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源泉,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三、大力培养彝族优秀文化传承人才,壮大传承队伍。

一是我局开办非遗兴趣班,通过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壮大非遗保护传承力量。人才资源在文化传播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加重创新思维的运用。把握了人才资源,就有了强大的后备储蓄,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二是建立奖励机制。奖励在我县对非遗保护传承中做出贡献的团体、个人,支持我县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三是加强民间交流,扩大基层影响力。民间文化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大众化、传统文化传承等特征,对加强对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是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提供必要场所,让有能传承、传播意识的传承人有地方可教授徒弟;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传承人开展传艺、交流、展示、表演和整理出版有关技艺资料等活动;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传播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传承人从深山、小街小巷走入市民视野,认识家门口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四、定期开展彝族民间文化艺术比赛活动。

我县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彝族风情颇具特色,彝族传统节日众多,如农历二月初二(祭龙)、三月初三(祭山祭树)、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等,每逢节日,群众都会积极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后所、竹园镇党委政府每年积极组织开展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彝族山歌擂台赛等文艺活动,吸引周边地区一些毗邻县的文艺爱好者前来参加,互相交流学习,很好的促进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县文旅局会同后所、竹园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每年组织送戏下乡演出,极大推动群众自发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之,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工作,我县近年来在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颇为明显的,特别是彝族传统文化存续状况良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尽管困难还很多,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作,我们仍需要团结一致,呼吁全社会来支持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形成全民参与,政府支持,社会关注的风气,努力使我县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绽放光芒。


承办人及电话:方崇德

督办人:黄敏






富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