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爱卫创卫
>政策措施

富源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公厕建设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6-10-28 11:09  来源: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7630

根据《中共富源县委办公室 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 发富源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 年)的通知》(富办发〔2016〕66 号)精神,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全面治理、注重长效,齐抓共 管、统筹推进”的原则,落实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 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 度的“五有”要求,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组收集村(镇) 转运镇(片区)处理”、“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等多种处理 模式,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农村公厕建设,强 化管理维护,提高农村乡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 2018 年,全县乡(镇)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 10 座,生活 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到 2019 年,全县 95%以上的村 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按照每个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平 均建成 2 座以上公厕、每个行政村村(社区)委会所在地建成 1 座以上公厕的要求,到 2017 年底,全县乡(镇)、建制村新建公 厕 108 座,公厕覆盖率达 100%。
(一)2016 年度。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7 座,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 70%,全县 5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所有建制村村委会(社区)所在地以及 50 户 以上的自然村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立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完成 陈年垃圾清理;新建乡(镇)、建制村公厕 65 座,公厕覆盖率达 60%。
(二)2017 年度。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2 座,乡 (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 90%,全县 65%的村庄生活垃 圾得到有效治理;30 户以上自然村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其余村庄 建立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完成陈年垃圾清理;新建乡(镇)、建制 村公厕 43 座,公厕覆盖率达 100%。
(三)2018 年度。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1 座,乡 (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 80%的村庄生活 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四)2019 年度。全县 95%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 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农村生活污染无害化处理率达 65%以上。户 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60%以上。农村危房改造省级示范村、易地 扶贫搬迁新村、旅游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交通干线沿线村庄、 县城和乡(镇)集镇区周边等村庄,要对应项目实施年度,率先 建立保洁制度。
(五)2020 年度。巩固整治成果,提升完善设施质量和运营 管理水平,完善长效机制。
三、工作重点
(一)乡(镇)、街道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
1.加快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示范试点工作,总结推广收运 处理和建设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
2.配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 一规划和建设,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垃圾转运站, 相邻乡(镇)和周边村庄可共建共享。逐步改造、停用露天垃圾 池等敞开式垃圾收集设施,引导村民自备垃圾分类收容器,按照 “一户一个垃圾桶,一组一个垃圾收储设备设施,每个乡(镇)、 街道有必要的垃圾收运车辆”的最低标准配备垃圾收运设施设备。 垃圾收运车辆根据乡(镇)、街道和村庄数量、人口规模、运输距 离、路况等因地制宜确定,每个乡(镇)、街道一般按照 5 吨—8 吨垃圾车 1 辆—3 辆、1 吨—2 吨垃圾车 3 辆—5 辆的标准进行配 置,原则上由乡(镇)、街道统一调配使用,做到大小搭配、比例 适宜,对交通不便或边远村庄可配置电动(人力)垃圾清运车。 普及垃圾密闭运输车,有条件的要配置压缩式运输车。
3.建立完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根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 因素确定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方式。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对农村 垃圾进行收运处理,县城和乡(镇)、街道现有处理设施容量不足 的要及时改扩建。距离县城处理设施 20 公里以内的农村生活垃 圾,原则上纳入“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距离县城处理设 施 20 公里以上、距离乡(镇)、街道和片区处理设施 20 公里以 内的农村生活垃圾,原则上纳入“组收集村转运镇(片区)处理”体系;边远村庄的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不具备处理条件的要妥善储存、定期外运处理。
4.推广应用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逐步 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以及不达标的小型焚烧炉等。 推行卫生填埋、堆肥,以及烟气处理和排放达标的焚烧、沼气处 理等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
5.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推进分类收集处理,从简单 易行的“可腐烂不可腐烂”或“干湿两分法”入手,条件较好的 按照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分法” 进行分类,实现垃圾处理的源头减量。适合在农业生产中消纳的 垃圾,如厨余、果皮、菜叶、树叶等就地堆肥,或利用农村沼气 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生物质能 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可铺路、填坑或就地掩埋;地膜 等可再生资源要尽可能回收;有毒有害垃圾要单独收集,设置存 放设施,送有关废物处理中心或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引入 市场机制,推动物资回收企业完善业务网络,积极开展可回收废 旧商品的收购业务,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6.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 的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加强 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加快推进可 降解地膜研发和试验示范,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 力建设;建立农资包装物回收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化肥、农膜 等农资包装物。
7.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加强农村工业固体废物生产 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企业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贮存、转 移、利用和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坚决查处在农村非法倾倒、堆置 工业固体废物的行为。加强农村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因地 制宜发展能源化、建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
8.清理陈年垃圾。全面排查、摸清陈年垃圾存量、分布和污 染情况,集中力量、限定时间、不留死角,尽快完成陈年垃圾清 理工作。重点清理村庄路边、河边桥头、坑塘沟渠等地方堆弃的 垃圾。禁止城镇向农村转移堆弃垃圾,防止在村庄周边形成新的 垃圾污染。
9.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村庄垃圾治理,发 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和稳定村庄保洁队伍。根据作业半径、劳 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明确村庄要求以及保洁员在垃圾收集、 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采用公开竞聘方式聘 用保洁员,落实保洁员薪酬和奖惩措施。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与 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和责 任。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示范村和示范户评比活动,评比结果与配 套补贴挂钩,促进村庄保洁工作开展。
10.建立完善收费机制。按照“谁生产垃圾谁付费”的原则, 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设施设备投入、收费对象承受能力等情 况,在村庄建立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收费机制,引导村民和 村集体承担必要的生活垃圾日常保洁费用。收运及保洁费用由乡(镇)、街道按照“居民付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庄按照“村 民和村集体付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筹集垃圾收运处理 设施运营维护资金。
(二)乡(镇)、街道和村庄公厕建设
认真做好乡(镇)、街道和村庄公厕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加 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就近就便确定建设地点,根据人口规模 确定建设规模和数量,按照国家三类以上水冲厕所标准建设,对 已建成未达标的公厕进行改造提升,逐步消除旱厕、露天厕所。 公厕保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纳入村庄保洁范围,由保洁员具体 负责管理,村民共享共管。加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示范,以点 带面、典型引路,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加大力度实施农村户 厕无害化建设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筹资模式。省、市、县三级补助资金将通过竞争 性评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各乡(镇)、街道农村生活垃 圾治理及公厕建设。各乡(镇)、街道要积极筹措资金,鼓励社会 资本采用 PPP 模式从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管理,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清扫保洁、中转运输、终端处理一体 化。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理等规模大、 能力强的垃圾处理项目,提高处理水平。充分运用国家开发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认真组织包装项目进行申报,进一 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放大作用。倡导社会帮扶、捐资捐赠,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二)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和公厕建设的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要抓紧制订实施方案, 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 公厕建设负总责。各乡(镇)、街道要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和再 生资源网点,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工作落实。要明 确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方法,组织实施好镇村垃圾收集、 转运和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营管理等工作。建制村(社区) 要做好村民的宣传动员工作,将垃圾分类、村民付费、门前屋后 保洁纳入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源头治理。要层层明 确责任,落实监管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全力推进工作开展。
(三)加强项目验收。建立乡(镇)、街道和村庄垃圾治理和 公厕项目建设验收办法,验收办法和标准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牵头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制定。通过验收、实施运营项目,实行数 据动态化管理,确保治理效果常态化。

富源县县城城区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收费管理制度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城建成区不文明行为管理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