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期 废水治理措施: 项目施工期人员均不在项目区内食宿,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建筑施工废水,设置1个容积为1m³的施工废水收集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废气治理措施: 施工工地定时洒水压尘;建筑材料、施工土石方在场地内堆放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进出工地的物料、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严实;施工运输车辆驶出施工场地前必须对车身进行清扫,避免运输车辆带泥上路。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土石方全部用于厂区内部回填平整;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一管理,可再生利用部分收集后出售,不可再生部分按照当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由建筑施工单位清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堆放。 噪声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夜间(22:00 至 6:00)及中午(12:00 至 14:00) 不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产噪设备,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机械设备经常进行检修维护,对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及时更换;加强对施工场地噪声的管理,文明施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开挖土方基本挖填平衡,严格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置表土堆场、截排水沟、沉淀池等设施,厂区内空地进行绿化、美化。 2、运营期 废水治理措施: 项目实行雨污分流排水制,设置雨水沟对雨水进行引排,雨水经雨水沟外排至项目周边沟渠。项目青贮池渗滤液和压榨工序渗滤液通过预埋管道进入废水收集沉淀池收集,泵至厂区北侧2座三级沉淀池沉淀、调节后,自流进入项目新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废水暂存池,用于周边旱地灌溉。项目废水收集池容积500m³,三级沉淀池每座容积150m³,污水处理站采用“固液分离预处理+水解调节池+固定床厌氧+缺氧池+接触氧化+加药气浮”工艺,处理规模10t/h,废水暂存池容积800m³。 废气治理措施: 运营期烘干工序使用1台生物质燃料热风炉提供热源,热风炉烟气经旋风布袋除尘器处理达标后由1根20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烘干、落料车间产生的干燥废气和粉尘,经一套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15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青贮池和废水收集池、沉淀池无组织排放恶臭气体,采取喷洒生物除臭剂,废水中添加生石灰的措施。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压榨工序产生的花泥,采用容器收集后,作为原料用于烘干工序;生物质热风炉灰渣、热风炉旋风布袋除尘器收尘、干燥废气落料粉尘布袋除尘器收尘,作为周边万寿菊种植基地的肥料;包装工序产生的废弃物,收集后由废旧物资回收人员或包装材料经销商负责回收;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清运至当地的垃圾收集点,最终统一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噪声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营运过程中应加强对设备的保养、检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减少机械振动和摩擦产生的噪声,防止共振;厂区内进行植种树木达到降噪的效果,以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运输车辆经过附近村庄时减速慢行,限制鸣笛,禁止夜间运输,同时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运营期加强厂区绿化。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主要风险事故类型为:火灾事故。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预防工作,从管理入手,认真执行我国现行的安全、消防标准、规范。生物质燃料堆放区严禁明火作业,电气设计和电机设备的选用严格执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