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亦佐县古城址

发布时间:2023-12-22 15:57  来源:富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高源  浏览次数:986

亦佐县古城址位于富源县富村镇南约7千米的亦佐村。历史上亦佐古城占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北部城墙修建在山坡上,受地形限制,城墙形成三角形的两条斜边,致使整个城呈五边形,现墙基清晰可见。古城设东、南、西、北4道门,其中,东、南、北3道门均处于正方位,唯西门偏北45°。古城墙均用石灰岩打制的五面石砌筑,未使用任何粘合剂,也未见夯土墙体。南城墙残存200米,残高4.6米、厚1.5米;东部北侧城墙残存长29米,残高2.9米、厚1.5米西城门残存着石拱门洞,以及门洞两侧的墙壁拱门进深5米,拱顶已毁,墙壁残高2.3米其余3门仅存遗迹。4道门现均为村民出入村的通道。城内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但旧时的青石板路面已毁。古城的县衙还完整保留着3间正堂,城内城隍庙的3间后殿保存完整。

亦佐古城址残墙局部.png

《中国文物地图集·云南分册》上将这处城址定名为“夜苴故城”,是因大理国时期这里属于“夜苴部”居地而得名。元至元二年设亦佐县,至明、清时期直到今天形成了一个村落,至今依然承用亦佐这个称呼。根据人们的习惯,故将它定名为“亦佐县古城址”。“亦佐”这个地名为彝语的汉语直译,“亦”即彝族,“佐”意为“官或头人”。亦佐意为彝族头人或官家居住的地方。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划归曲靖军民府管辖。明洪武十七年1384),亦佐土酋安伯反,沐英率兵征讨,土知县沙普额受招安,继任亦佐知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罢土官,设流官知县。明天启四年1624十二月筑亦佐石城。《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四《曲靖军民府》载:“亦佐县,府东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贵州普安州数百里,本汉牂牁郡之宛温县地。”亦佐县清康熙八年1669裁,并入罗平州。康熙三十五年1696改亦佐县地入平彝县,县治设于今富源县城内,古城由此被废。

亦佐古城址南城墙残段.png

亦佐县古城址遗迹保存基本完整,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城池建设、布局、经济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89年富源县人民政府将古城址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