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剪纸技艺

发布时间:2023-12-22 15:12  来源:富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黄施美  浏览次数:1131

中安街道位于富源县北部,是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富源县的剪纸技艺,以中安街道为核心,传承覆盖全县,影响相对深远。

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装饰艺术,历史久远,可用作张贴、摆衬、刺绣底样和印染。它交融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剪纸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湛,清朝中期达到真正繁盛。据历史考证,从商代开始(公元前1600至1100年)就已经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虽然不能说是剪纸,但是就其刻制技术和风格来看,就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绸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明清时期,在一些人笔记和地方志中有关于剪纸的记载:“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大意为在明代制作夹纱灯的时候,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一。

1.png

据传承人李德艳讲述,富源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冲撞,赋予了剪纸艺术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再加上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久而久之,附丽于富源县中安街道一带百姓的生活中。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剪纸早已走出自家小院,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

2.png

剪纸,来源于民间手工艺,是劳动人民在农忙之余,通过剪纸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下,富源县中安街道剪纸技艺吸收两方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以单色剪纸为主,比较常见的颜色有红色、绿色、黑色、金色、紫色,每种颜色都有其不同的象征。红色表达喜庆和烘托画面的氛围,一般在结婚、生子、过年过节时配合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纹样,以此来传达祝福和喜庆的情感;绿色代表着生机;黑色代表着邪恶;金色代表着尊贵;紫色是阶级等级的象征。剪纸所用的剪刀一般选用刀尖比较尖且能合拢的,刀背平滑、刀刃锋利刀关灵活的剪刀。

3.png

一把剪刀,记录生活。剪纸艺人说:“每一幅剪纸,都是一个生活场景的浓缩。”从祭祀用的狮马鹿象到鸡鱼家禽、农耕生活及花鸟虫林,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剪纸。在剪纸里,映射出最真实的富源:田劳作的热闹场景,少女出嫁时的真诚祝愿传统节日美好愿景,以及富源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一幅剪纸,尽显向往。富源县剪纸技艺常用的方法是剪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有对称剪的,有单项剪的,剪的花鸟、人物、山水、动物,都是以大小比例裁剪,画面自然美观、栩栩生动。对叠法就是把一张纸对叠,再对叠,剪出的花样就是对称的图案;单开剪法,就是从左到右依次剪图,或者用不超过8张纸剪图,剪完后再将剪纸粘贴起来,最后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两种剪法都要注意,先剪细处,再剪大处,先剪内再剪外,最后修整后贴在白纸上,就成了一幅作品。

一些熟练的剪纸艺人,可以做到手随心剪,看见什么剪什么,从不描样,也不重样。在生产生活中,将纸和剪刀随身携带,休息时即可拿出来剪纸。用剪刀作笔,纸为画,描绘出一幅幅心里的美好图景。

富源县剪纸技艺于2020年入选曲靖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