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富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 015158708/2023-08603
  • 2020-07-01 10:37


目录

第一章 富源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农业稳步增长

二、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三、服务业发展提速

四、城镇化步伐加快

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六、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展

八、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富源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原则

第三节 空间布局

第四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富源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一节 加快“五网”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一、加快路网建设

二、加快航空网建设

三、加快能源网建设

四、加快水网建设

五、加快互联网建设

第二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富源经济升级版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二、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支柱

三、提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第三节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一、全力推进县城建设

二、加快推进集镇建设

三、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四、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四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创新创业新力量

一、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加快推进创业就业

三、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第五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两型社会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二、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

三、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六节 同步协调推进,促进社会民生新跨越

一、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七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八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新动力

一、深化各项改革

二、扩大开放与合作

三、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第九 全力打好安全维稳攻坚战,建设平安和谐富源

一、全力以赴抓好公共安全

二、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章 富源县“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第四节 坚定不移地强化跟踪评估

第五 坚定不移地做好要素保障

一、想方设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二、想方设法解决土地指标制约问题

三、想方设法解决项目支撑不足问题




富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富源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富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县人民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保护环境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富源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富源县“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以及县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打基础、调结构、育产业、惠民生、强安全、保稳定、优环境、强党建,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矿长期停产整顿、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致使富源县“十二五”规划很多目标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甚至难以恢复到“十二五”中期的发展水平。面对全县经济下滑、困难重重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坚定信心、负重前行,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打好经济止跌回升攻坚战。目前,止跌措施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许多积极因素正在累计叠加,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专栏1 富源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2010年实际数

2015年规划数

“十二五”完成情况

2015年完成数

年均±%

1、生产总值

亿元

111.9

300

122.1

-0.5

2、人均生产总值

15760

41150

16433

-0.2

3、财政总收入

亿元

21.63

60

15.36

-6.62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8.38

20

8.58

0.5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8.87

180

141.6

9.8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9.43

50

42.9

17.1

6、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亿元

105.27

160

143.7

6.4

7、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

亿元

78.7

140

115

7.9

8、全部工业总产值

亿元

157.4

500

142.2

-2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393

45000

27951

8.7

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66

10000

9590

17.6

1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

18.5:55.7:25.8

9.9:60.1:30

27:30.6:42.4

——

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28

41.6

36.74

——

13、人口自然增长率

6.03

5.11

6

——

14、万元GDP能耗

吨标煤

2

1.04

1.25

-9

一、农业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巩固提升粮烟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大河乌猪、魔芋、核桃、蓝莓等高原特色农业。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 53.8亿元、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2.8%(以下简称年均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33亿元、年均增长6.5%。粮食生产连续“十四连增”,2015年,粮食产量达38.7万吨、年均增长5.2%。烤烟产业提质增效,2015年,种植烤烟9.9万亩,实现产量30.1万担、产值4.68亿元、年均增长10.4%“十二五”时期,累计建成标准化烤房2485间10万平方米。“富源大河乌猪”、“富源魔芋”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保护,标准化养殖小区、百草地养殖场等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促进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畜牧业和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出栏肥猪238.5万头,育成仔猪320万头,实现肉类总产22万吨,年均增长8.7%;种植魔芋13万亩、实现产量16.6万吨,年均增长1.8%,实现产值4.6亿元、年均增长6.2%。核桃、中药材、蓝莓等特色农业培育力度加大,2015年,种植面积分别达 51万亩、1.8万亩、0.5万亩。

二、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十二五”时期,立足煤炭资源优势,搭平台、上项目、强服务,大力发展煤电、煤冶、煤化工和非煤工业。一批新建煤矿投产以及德鑫集团100万吨焦化项目建成,进一步增强和拉动了煤矿生产能力。文笔山风电场、胜境风电场、高江坪变电站等电源电网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电力产业持续发展。按照“园区向山地布局、项目向园区集中”的思路,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一园四片区”6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空间结构,园区道路、电网、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泽鑫铝业铝产品加工、云南淮海矿业机械设备制造、中安水泥粉末站、华鑫焦炉尾气制天然气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创了富源冶金、煤化工产业发展新篇章。新型墙体材料、核桃乳生产、魔芋深加工、大河乌猪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投入运行,进一步支撑了非煤电工业增长。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6亿元。

三、服务业发展提速。“十二五”时期,以打造滇东物流基地为目标,积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生活性服务业,强化农村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滇黔粮油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营上五羊商贸城、富村魔芋及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老厂农贸市场、胜境大酒店、金石酒店、森岳酒店等项目投入使用,吉玛特、双井、一品等超市入驻富源,进一步改善了消费环境,拓宽了消费市场,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年均增长17.1%。丽景佳园、金域雅筑、胜境一品、双井、祥云花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2015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3.3亿元。非公经济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全县私营企业达3371户、个体工商户15519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 61.65亿元,占GDP的比重50.3%、比201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消费、房地产、非公经济等进一步带动服务业发展,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8亿元,年均增长8.8%。

四、城镇化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山水园林特色县城目标,加大投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6.74%、比2010年提高 8.74个百分点。一是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富源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修编获曲靖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深入实施“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以“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为核心的县城建设,以金和苑、清溪河畔等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县城北片区11条规划道路已开工建设,体育活动中心、沪昆高铁富源北站、沪昆高铁搬迁安置小区等项目稳步推进。二是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市级重点小城镇墨红、富村集镇建设顺利实施,省级农业特色小城镇富村集镇建设启动,其他乡镇围绕“十个一”建设目标,积极推进集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建成481个自然村“四新”工程、惠及农民22.8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918人,解决10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村面貌普遍改观。

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时期,洞上水库、岔河中型水库建成投入使用,牛耳箐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集镇段河流综合治理、安全饮水等水利项目进展良好,新增蓄水能力2420万方,解决25.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4.3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26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2133.3公顷,改造中低产田(地)12.72万亩。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10KV及以下配网、35KV茂兰变电站输变电等工程投入使用。富江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富法二级公路、320国道等公路完成修缮,兴富高速公路有望近期开工,曲胜高速公路回隆收费站至富源县城连接线和省道S213线富源段县城东过境线改扩建工程可研审查已通过,新修农村公路65条442公里。

六、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资源整合深入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职业技术学校、县城新建一所初级中学开工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学前教育被列为全省的试点县。“十二五”时期建成幼儿园67所,2015年,幼儿入园率达79.35%、比2010年提高31.6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52%,大学入学率达41.3%、2010年提高13.8个百分点。二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改工作扎实推进,新农合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三是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县体育活动中心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城乡文体设施不断加强,“十二五”时期,建成农家书屋208 个、文化小广场128个。四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97亿元、救助困难人口396.79万人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040名,各种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五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十二五”时期,新增就业岗位2万人、转移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六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建成廉租房8.22万平方米、公租房16.4万平方米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房2.2万户。

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展。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设施和节能产品,强化煤炭开采、洗选、焦化、火电、铝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排污监管,加强环保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时期,县城污水处理厂、滇东电厂和老厂水泥厂脱硫脱硝设施、部分规模养殖场雨污分流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关闭拆除落后焦化产能205万吨/年、再生纸厂0.08万吨/年、煤矸石电厂2.4万千瓦/年、电解铝1.3万吨/年和化肥厂3.5万吨/年。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节能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万元GDP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全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水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力度明显加大。

八、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改革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调整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行为和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主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务用车、养老保险、一照一码等改革已启动实施。营改增、资源税等财税改革顺利推进,土地、农村、户籍、社会等其他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南博会暨昆交会”等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引进了华能风电、古敢民族生态旅游、“胜境印象”城市综合体、富源县光伏发电、华益能源等项目,“十二五”时期,累计利用县外国内资金387 亿元、外资2500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2353万美元。

“十二五”时期,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依法监督、民主监督以及聚集各方力量与智慧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地缘政治导致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呈现长期低速增长态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长动能从“三驾马车”转向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内形势看: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到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云南将更加重视民族工作、边疆治理,努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造经验、作出示范;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更加重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把云南打造成对外开放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提速发展。从市内形势看:曲靖市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东部增长极,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云南省委对曲靖市提出了“七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中共曲靖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2020年,努力把曲靖建成云南经济强市、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专栏 3 七个走在前列

在稳增长中走在前列,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在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走在前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走在前列。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为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引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先进机器人、3D打印技术、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运用更加广泛,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新型业态,有利于富源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引进应用新科技成果,在产业变革中促进创新发展。

(二)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空间。云南省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位于中印缅经济区的要塞,融入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在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征程中,必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富源作为入滇门户,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中促进共赢发展。

(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片区脱贫攻坚等有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为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调整、片区脱贫攻坚等政策深入实施,推进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转移,继续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攻坚力度,更加关注西部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田水利、铁路、公路、能源、通信、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的倾斜,进一步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贫困、边境和革命老区扶持力度。富源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县,必将在多重政策叠加中促进跨越发展。

(四)“四深度融合与同步发展,为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国家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云南省坚持走云南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深度融合和同步协调发展,有利于富源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为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发展方向更加坚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社会环境更加公平公正。这一战略布局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和谐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富源县县域经济以工业为支撑,工业以煤电为主,工业增加值占GDP 50%以上,煤电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超过90%,煤炭加工转化率低,产品多属资源型、原料型和初加工型,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产业链短,新的接替产业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国家继续限制火电上网,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力度加大,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富源县煤电支柱产业大幅下滑,经济“断崖式”下跌,2011—2013年GDP同比分别增长13.6%、12%、13.5%,到2014年则同比下降20%,新的支柱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在此严峻形势下,如何止跌回升,加快发展,确保在“十三五”期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最紧迫的任务。

(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调结构、转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旋律,更是富源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由于受自身的资源禀赋、固有的发展路径、多年的发展惯性、人们的思想观念、现有的体制机制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富源县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将建立环境质量和排放总量双约束指标体系,对各地能源消费从总量和单位能耗进行“双控”。富源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历史欠账大。“十三五”时期,富源保持较高经济增速,将需要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较高的经济增速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农民脱贫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2015年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人口有6.9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9.3%,还有约3%的返贫率。部分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虽然近年来加强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富源县耕地有效灌溉率仅达18%,农村公路等级较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发展。富源县大河乌猪、魔芋、核桃等加工龙头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为农户降低自然和市场风险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辐射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

(五)安全维稳压力进一步加大。富源县是煤炭开采大县,高瓦斯矿井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出现了煤炭开采导致村庄塌陷、水源干涸、环境污染严重,城镇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征地拆迁矛盾不同程度存在,信访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信访总量仍居高不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缠访闹访现象突出,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何密切党群关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促进依法治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十三五”时期,是富源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期,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综合判断,富源县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章 富源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主战略,全面打好脱贫攻坚、县城建设、转型升级、安全稳定 “四大攻坚战”,努力建设能源大县、铝产业聚群发展基地县、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县、出省入滇现代物流基地县和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县城,确保如期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 发展原则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按照中共富源县委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总体要求,确立五个发展原则。

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社会风尚,不断推进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我县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双拉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进一步发挥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思想,严守环境底线,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广循环技术、生态技术、低碳技术,培育绿色经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富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从深度融入国内国外经济合作中谋划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相并重,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依靠人、提升人、富裕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安全发展红线,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全力保障基本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节 空间布局

树立主体功能开发理念,加强全县区域空间开发统筹优化,根据全县空间特点和基础条件,结合发展现状和统筹发展的需要,科学布局,突出“一核心”,打造“一轴带”,建设“两中心”,推进“一园三片”,带动全县经济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优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主题突出、城乡互动、融入全国的新型县域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心”:即以富源县城为核心,重点建设“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着力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养老保健、轻工包装等产业,把富源县城打造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昆明至贵阳经济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

打造一轴带以即将建设的兴义—富源—宣威高速公路和省道213线为轴,以后所、中安、大河、营上、富村、黄泥河、老厂、十八连山、古敢等沿线集镇为点,以粮烟、大河乌猪、富源魔芋、核桃、中药材、煤焦、煤电、煤化、煤冶、建材、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旅游等产业为支撑,形成贯通富源南北、辐射富源全境、连接滇东黔西的一条经济发展带。轴带与320国道、汕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盘西铁路2208线、南昆铁路和即将通车的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6条大通道紧密连接,通江达海,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吸引产业、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在这一轴带聚集,进一步推动富源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建设两中心建设富源南北物流中心,打造云南省出省入滇现代物流基地。依托沪昆高速公路和盘西铁路2208线,以拟扩建的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羊尾哨战略装车点为核心,以拟建的多乐现代物流城为载体,建设富源北部物流中心;依托南昆铁路和汕昆高速公路,以黄泥河铁路货场为核心,以黄泥河集镇为载体,建设富源南部物流中心。着力打造集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载、运输、送货、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富源南北两大物流中心,以即将建设的兴义—富源—宣威高速公路、省道213线、富源—威舍铁路段三大纵向通道为连接,连通沪昆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南昆铁路和即将通车的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形成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中融长江经济带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格局。

推进“一园三片加快推进以中安—后所煤冶煤化工片区、老厂—黄泥河—十八连山煤电煤化工片区和中安寨子口生物资源加工三个片区为主的富源县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发展煤电、新型煤化工、新型建材、煤层气综合利用、冶金、机械设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重点打造以新型建材园、煤—电—气一体化产业园和冶金产业园三大产业园为核心的中安—后所煤冶煤化工工业园区。



第四节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与合作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产业、人口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总量。2016年、2017年打基础,后3年全力冲刺,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92万元,年均增长9.3%;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亿元,年均增长8.7%;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亿元,年均增长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年均增长14.1%;实现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76亿元,年均增长4.1%;实现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61亿元,年均增长7%;实现外贸出口1555万美元,年均增长27.3%。

结构调整。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比2015年提高4.7个百分点;研究和开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比2015年提高1.6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4个,年均增长3.9%;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5%,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8%,比2015年提高4.5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36元,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66元,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78以内;城乡居民住房达标率达96.5%,比201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公共服务。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比2015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年均增长3.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比2015年提高0.69个百分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6岁,年均增长1.3%;互联网普及率达70%,比2015年提高4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县行政村和自然村100%通油(水泥)路。

生态文明。2020年,森林覆盖率46%,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比2015年提高53.7个百分点;城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72.5%,比2015年提高44.9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取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范围内。


第三 富源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一 加快“五网”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按照适度超前、提质增效、集约节约、安全高效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建设步伐基本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改善发展硬环境,消除“瓶颈”制约。

一、加快路网建设。抓住曲靖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五年大会战的重大机遇,按照出县公路、行政村油(砼)路、自然村油(砼)路三个层次稳步推进,努力打通一批接界路、出境路和断头路,实现与周边交通动脉全程对接、与边际公路联网,把富源交通打造成为云南省出省入滇交通枢纽上的重要节点“十三五”时期,重点做好沪昆高铁建设的服务工作,实施好兴富高速公路、富源—宣威高速公路等项目,突出抓好国道省道提级改造、行政村通油(水泥)路、自然村通水泥路、桥梁建设和农村客运招呼站五大工程,确保到2020年,全县行政村和自然村100%通油(水泥)路,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二、加快航空网建设。充分发挥富源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客货资源等方面综合优势,做好富源县通勤通用机场和十八连山直升机停机坪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纳入云南航空网建设盘子,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主动融入全省全市航空网,便捷对接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促进互联互通。

三、加快能源网建设。落实“节能优先、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电网设施,着力实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瓦斯发电、沼气发电、电网建设、天然气推广应用和煤制气八大工程,在偏远山区尝试开发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大力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以及节能产品,尽快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网络。按照“气化曲靖”的要求,加快推进“气化富源”建设。


专栏 6 能源网八大工程

水力发电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4.1亿元建设水电站6个、总装机容量44MW。

风力发电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87亿元建设风电项目11个、总装机容量894MW。

光伏发电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1个、总装机容量20MW。

瓦斯发电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2.85亿元建设瓦斯发电项目12个、总装机容量41.4MW。

沼气发电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4.25亿元建设沼气发电项目6个、总装机容量34.5MW。

电网建设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3.58亿元建设输变电站、线路改造、城网完善、农网升级等项目12个。

天然气推广应用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10.5亿元建设加气站13个。

煤制气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68.6亿元建设煤制气项目6

四、加快水网建设。围绕小康水利建设任务,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兴水强县”战略,加快岔河、小老厂、牛耳箐、迤启等续建水库步伐,积极推进补木中型水库项目,着力实施拖竹河与岔河水库、豹子箐水库与牛耳箐水库、嘉河与双诺三大连通工程,重点实施病险水库加固、小(一)型水库建设、小(二)型水库建设、山区“五小水利”、农村饮水巩固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农业灌溉节水八大水利工程,加强山洪河流灾害防治、水污染治理,突出薄弱环节建设,全力补全水利“短板”,全面提升水安全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到 2020年,基本建成供水及防洪抗旱安全的保障体系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农业高效增产的灌排水体系和水利管理体系,城乡居民饮水和生活用水充足安全,生产用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 7 水利八大工程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2亿元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1件。

小(一)型水库建设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13亿元新建小(一)型水库9件。

小(二)型水库建设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4亿元新建小()型水库12件。

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6亿元建设水窖94000个,投资1.1亿元建设水池6000口,投资1亿元建设小塘坝277座,投资1亿元修建小渠道517条,投资1054万元建设小泵站71座。

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5.6亿元采取自流引水、提水、打井等工程措施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4.5亿元治理中小河流工程12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6.75亿元综合整治农村河道工程64

农业灌溉节水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3.18亿元建设1000亩以上小型灌区的节水设施工程27

五、加快互联网建设。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和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为目标,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抓住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技术,使信息网络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2020年,全县光纤和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一)加强现代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宽带富源”战略,着力推进“宽带富源、宽带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宽带光纤化建设步伐,增强互联网流量的承载和疏通能力,实现光纤全覆盖、居民100M接入,达到省内一流水平。积极支持铁塔公司统筹规划,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新建一批铁塔、无线发射塔、4G基站,推动广电网、通讯网、物联网、互联网“四网融合”,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车载屏“四屏互动”,加快4G商用步伐,推动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和开放。

(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电商服务”、“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电子政务”、“互联网+智慧交通”、“互联网+中小企业”、“互联网+智慧家庭”九大工程,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消费业态,促进工业互联网与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相结合,推动互联网信贷、理财、保险等各种互联网金融发展,发展车联网、互联网等物流平台,建设富源煤炭、矿山设备、冶金等工业品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大河乌猪、富源魔芋、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政务网接入,深化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

专栏 8 互联网建设两大重点工程

“宽带富源、宽带乡村”建设工程: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作为云南省“宽带中国、宽带乡村”唯一中标单位,“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3亿元,建设覆盖全县用户的全光宽带网络、出口带宽240G、乡镇出口带宽80G、普通用户带宽50—100M、单位用户30-1000M,配套建设IPRAM传输网、IP城域网,并将建设乡镇及部分发达行政村的传输环网(保护)。

富源县大河乌猪全产业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0.8亿元,在大河乌猪的养殖、屠宰、云腿加工、猪肉制品深加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开展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实现质量监控、溯源和预警的全产业链物联网智能控制示范。


第二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富源经济升级版

“十三五”时期,紧紧把握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立足富源资源优势,提升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管理等要素配置水平,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把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切实做好结构调整文章,构筑具有富源特色的多元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富源经济升级版。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特”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庄园农业、节水农业、观光农业,努力补齐农业产业短板,持之以恒推进农业现代化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0亿元、年均增长8.3%,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6%。

(一)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稳定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小杂粮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薯类种植,强化粮食科技种植样板引领带动,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种植科技水平,攻单产、增总产、强品质、增效益,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到202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为100万亩,产量为43.4万吨、年均增长2.3%。

(二)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坚定信心,主动适应烟草产业发展新常态,严格执行烤烟“双控”政策,做好烟草产业的布局调整,引导烟农在栽少管好上下功夫,选择最适宜烤烟生产的土地栽烟,把烟叶生产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的乡镇、自然村调强调精,重点扶持好烤烟大镇、大村和大户,加强优质烟叶基地、烟叶收购点改造、标准化烤房等项目建设,强化技术、管理、收购等各环节的服务,全面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到2020年,种植烤烟12万亩,实现产量35万担、收购值5.4亿元。

(三)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于富源大河乌猪和富源魔芋两大品牌,用好用活“富源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两个地理标识,建立基地+企业+农户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精深加工,确保实现规模和效益双突破,增强两大品牌对全县农业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做优做大富源大河乌猪和魔芋两大农业特色产业,2020年,育成仔猪530万头、年均增长10.6%,出栏肥猪345万头、年均增长8%,实现肉类总产39.5万吨、年均增长12.4%;种植魔芋13万亩,实现产量18万吨、年均增长1.6%,产值5.1亿元、年均增长2.1%。在巩固51万亩核桃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强化管理,鼓励深加工,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做活做大富源核桃产业,2020年,实现核桃产量5000吨、年均增长41.9%,产值1.5亿元、年均增长53.9%。着力培育蓝莓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蔬菜、油牡丹、银杏、薏仁、辣椒、蚕桑、芭蕉芋、水产、杉木等特色经济。

(四)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加强与省内外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农业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庄园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本地企业转型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乡土人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投身农业领域创业,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农村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研究出台深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尽快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和鼓励土地流转,积极支持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2020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达30%以上,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个以上、家庭农场达100个以上和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5个以上。

专栏9 农业发展重点项目

“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9.26亿元建设魔芋、食用菌、小黄姜、蓝莓、草莓、车子、蔬菜、蚕桑、中药材、油牡丹、优质玉米、加工型马铃薯、优质油菜、薏仁、优质荞麦、现代农业示范园等14个种植业项目。“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3.45亿元建设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水果生产、中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林下种植等9业项目。“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2.62亿元建设大河乌猪现代化养猪场、生猪养殖场、肉牛养殖场、肉羊小区等8个畜牧业项目。“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1亿元建设优质高效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湿地养殖大闸蟹、勒水产养殖、虹鳟鲟鱼出口优势产业基地5个渔业项目。

二、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支柱

(一)打造特色工业体系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工业发展的问题,坚持巩固提升煤电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冶金、建材、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着力培育煤化工、轻工业等产业,推进聚集发展、节约发展和循环发展,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工业增加值77亿元、年均增长13.9%。

1、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推进雨汪煤矿一号井、白龙山煤矿一号井、纳佐煤矿、鑫丰煤矿等29个续建煤矿建设进度,积极支持新建煤矿建设,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促进煤炭产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县煤矿整合为119矿,核定生产能力1201万吨/年、规划生产能力5449万吨/年。到2020年,生产原煤2200万吨、年均增长13%,其中:县属1900万吨、年均增长16.6%。加快晟元洗煤厂、兴云洗煤厂改造、竹园信德焦化厂技改等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发展煤炭洗选和炼焦产业。2020年,生产洗精煤360万吨、年均增长4.9%,其中:县属260万吨、年均增长9.8%;生产焦炭100万吨,年均增长14.6%;实现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值117亿元、年均增长15.8%,实现焦炭及附产品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11.7%。

专栏10 “三个一批”

兼并重组淘汰一批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的矿井,关闭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培育一批标准化、机械化和管理水平高的煤矿骨干企业。

2、发展壮大电力产业。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瓦斯发电,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发电,把非火电电力产业培育成为富源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优电力产业。到2020年,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79.2万千瓦(火电360万千瓦、小水电10.8万千瓦、风电94.6万千瓦、瓦斯5.6万千瓦、光伏5万千瓦、沼气发电3.2万千瓦),2015年增加107.4万千瓦,发电 83亿度(火电55亿度、水电5亿度、风电19亿度、瓦斯发电2亿度、光伏发电0.9亿度、沼气发电1.3亿度),年均增长6.6%;实现电力产值34.8亿元,年均增长10.1%。

3、重点发展铝循环产业。依托富源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泽鑫铝厂,按照“煤-电-铝液-铝合金液-铝合金型材-铝合金零配件”的路劲,着力实施建筑用序列铝合金生产、铝板带生产、铝箔产品生产、铝合金车体生产、铝合金轮毂制造等项目,做足铝产业下游产品深加工,拉长铝产业链,形成“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把富源打造成为云南省铝产业聚群发展基地县。到2020年,全县生产铝锭29万吨,实现产值30.6亿元、年均增长3.6%;生产铝合金10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生产铝板带7.5万吨,实现产值12.8亿元;生产铝轮毂500万只,实现产值20亿元。

4、着力培育煤炭深加工产业。立足于富源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发展基础,积极引导因煤矿整合重组而退出煤炭开采行业的资本投入煤炭深加工产业,加快煤转冶、煤制油、煤制气、煤建材等步伐全力以赴推进中泥煤制气、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园、远东金源水泥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尽快培育一批接替产业,切实改变挖煤卖煤、一煤独大的产业现状,实现由煤电为主向煤、化、新建材等多业并举的重要转变,到2020年,生产矿山设备300万·件,实现产值1亿元;生产水泥350,实现产值9亿元、年均增长39.6%;生产煤制气3亿方,实现产值8亿元;生产新型建材40,实现产值4亿元。发挥中缅油气管道经过富源的优势积极谋划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5、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深入实施魔芋深加工、大河乌猪屠宰加工生产线改扩建、核桃加工、辣椒深加工、中药材加工、菜籽油加工、生姜加工等项目,做优做强“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七彩天香核桃乳”、“则黑酒”等名特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适时发展其他轻工业,逐步提高轻工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70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

(二)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

按照“工业布局合理、优势特色明显”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重点打造以新型建材园、煤—电—气一体化产业园和冶金产业园三大产业园为核心的中安—后所煤冶煤化工片区,稳步推进老厂—黄泥河—十八连山煤电煤化工片区和中安寨子口生物资源加工片区,着力发展煤电、新型煤化工、新型建材、煤层气综合利用、冶金、机械设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强化企业引进和培育,逐步形成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努力走出一条集约、绿色、低碳、高效的园区经济发展之路,把富源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县工业经济转型、结构优化的主要载体和平台。2020年,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年均增长21%,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年均增长 15%。

专栏11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14.9亿元建设工业园区道路、中安-后所片区110KV输变电、工业园区中安-后所片区220KV输变电、寨子口片区110KV输变电、多乐片区自来水厂、寨子口片区水厂、中安-后所片区第一污水厂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

(三)加快发展建筑业。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提高建筑质量。严格执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制度,加强勘察、设计、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投标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引进和推广各类现代化新型建筑技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特色建筑,鼓励外地建筑企业落户富源,支持本地建筑企业提档升级,实现建筑业创新和升级。到2020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亿元、年均增长10%。

三、提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围绕把富源打造成云贵交界现代物流旱码头的目标,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加强服务业发展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城乡居民需求,促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实现服务业发展量和质双提高。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年均增长14.1%,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0亿元、年均增长9%。

(一)巩固提升住宿餐饮业。以富源羊汤锅、富源酸菜猪脚、富源涮牛肉、富源八公里烧鸡、富源小街子宰猪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品牌为重点,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打造富源美食名片,提升富源美食知名度,促进富源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以规范化为目标,分档次发展各类酒店,推动住宿业发展。到2020年,实现住宿餐饮业增加值9亿元、年均增长9%。

(二)做大做强批发零售业。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做大批发、零售等商贸服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大以多乐现代物流城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做好营上镇“七彩乡村购物中心”试点,积极发展大型超市,鼓励超市进乡村,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化。2020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8.7%。

(三)做优做活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依托公路、铁路、客货运站等交通运输平台,改善邮政和电信基础设施,完善邮政网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速递业,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广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加快发展客货运输、仓储、邮政、多式联运、汽车修理、配送等服务业,促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效提质。2020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0.5亿元、年均增长12.8%。

(四)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形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大力引进商业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全面实施农民房产证、土地证和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盘活农村资产,加大信贷支持农村发展力度。支持证券机构在富源设立分支机构,积极鼓励富源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强对保险行业的规范和管理,扩大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到2020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亿元、年均增长13%。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以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为导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加快县城商品房和商业地产开发,适时发展乡镇房地产业,加强对农村房屋建设的规范和管理,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风格、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住宅小区,进一步优化房屋供应结构,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到2020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4.8亿元、年均增长5%。

(六)培育提升文化旅游业。坚持“推出精品,狠抓项目,科学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北部以滇南胜境、东岭森林公园、大河茨托旧石器遗址、回隆生态风情度假区、普冲喀斯特景观群为重点,中部以大河河曲风光、富村居核瀑布、块择河风光为重点,南部以古敢水乡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小镇、十八连山温泉小镇、十八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培育提升富源文化旅游业。到2020年,实现文化旅游业增加值1亿元。

(七)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大县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养老院、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探索居家养老新型商业化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敬老院、养老院,大力推广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快形“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业。2020年,实现养老服务业增加值1亿元。

(八)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审计、会计、法律、公证、仲裁、计量、技术和咨询等现代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济代理、企业诊断、市场调查、公证鉴定、工程招投标、法律服务、家庭理财等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重点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所等中介组织,提升中介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2020年,实现中介服务业增加值1亿元。

专栏12 服务业发展项目

“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23.8亿元建设多乐铁路货场专用线、大河乌猪生猪交易中心、大河乌猪仔猪交易中心、农资农产品配送中心、乡镇农贸市场、村集贸市场等商贸流通项目33个。“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82.2亿元建设锦源胜境印象、粮贸商住小区、龙景世纪城、气象苑、玉顺小区等房地产项目35个。“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58.7亿元建设古敢水族乡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滇南胜境旅游区、大河遗址保护建设、十八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块泽河峡谷风光旅游等旅游项目15个。“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9066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1


第三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县城、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步伐,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和乡村互促共进、共同繁荣、一体化发展。

一、全力推进县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以“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县城规模。坚持产城融合、工商同步,切实推进县城与富源工业园区融合发展,实现以产业带动就业、吸纳人口、聚集经济。“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100.8亿元着力实施省道S101线城东过境线改扩建工程、沪昆高速公路回隆收费站至县城连接线、县城北片区11条道路、玉顺湖、东岭森林公园、北片区供水、沪昆高速铁路站前广场、县城煤气管道等82个县城建设项目,积极配合做好中安监狱迁建,着力谋划加快富源城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强化县城道路、教育、卫生、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强化县城综合治理,提高县城品位,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管理有序的城市综合体。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4.3平方公里、比2015年增加1.4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人口达12.6万人、比2015年增加2.3万人,努力把富源县城打造成国家级园林城市、昆明至贵阳经济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

二、加快推进集镇建设。从优化规划、完善设施、抓好项目、做强产业、强化土地收储供应入手,按照集镇建设“十个一”的要求,改造旧区、开发新区、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合理布局,全力推进黄泥河市级小城镇建设,抓好营上省级山区乡镇商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和富村“扩权强镇”试点,规划投资7.8亿元着力实施富村镇集镇综合开发、黄泥河镇南片区开发、后所镇集镇改造、竹园镇集镇河边公园、营上镇集镇至兴富高速出口迎宾大道等27个集镇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集镇的带动吸纳能力,使集镇在提高城镇化水平中发挥更大作用。2020年,集镇建成区面积达36.2平方公里、比2015年增加5.1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人口达24.5万人、比2015年增加4.2万人。

专栏13 集镇建设“十个一”

有一个完善的规划体系;有一个特色支柱产业;有一个水源充足、水质达标、管道通畅,能满足小城镇及周边居民生活需求的自来水厂;有一个选址科学、能够满足小城镇发展服务需求的“两污”处理设施;有一个完善的教育卫生系统;有一个占地不少于20亩的生态型休闲公园或农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有一个占地5亩左右的高标准农贸市场;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居住区;有一整套系统完善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小城镇的制度。

三、合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小村并大村、散户并成寨、四山朝路迁、边远靠集镇的思路,着力调整村庄布局,改变分散布局、无序建设、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规划。以铁路、公路、河流沿线和城镇、省际、景区周边“三线三边”为重点,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两污”的有效处置为着力点,以规范农村“两污”的管理运行为根本,以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为基础,全面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按照“户分类、自然村收集、行政村清运(处置)、乡镇中转和处置”的模式,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按照 “九个一”要求,加大投入,加快推进100个“美丽家园”示范点项目建设,着力建设人居场所村容美、生态建设环境美、绿色经济产业美、民族文化风情美、公共服务生活美、民主管理和谐美的“六美”乡村,把富源农村建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景美民富、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专栏14美丽家园建设“九个一”

建一幢房、种一片树、修一条路、安一根水管、建一个活动场所、装一盏路灯、建一处垃圾堆放点、培育一个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制定一套管用的村规民约。

四、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紧扣城乡统筹、产业立县、农民增收三个重点,围绕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目标,健全城乡规划综合调控机制,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城乡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按照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市场推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健全和完善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体系。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农民向城市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创新创业新力量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人才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促进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富源,把富源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在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创客潜力上,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在前列。

一、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探索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加强与相关重点(企业)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完善公共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聚焦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创新合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加强科技项目建设,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落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在煤炭、电力、烤烟、大河乌猪、富源魔芋、煤化工、冶金、设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建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20年,全县研究和开发(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0.6%、比2015年提高0.29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5%、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

二、加快推进创业就业。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等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工程,鼓励大众创业,积极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和客创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突出抓好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退伍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和安置,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以及县外转移就业;鼓励有创业基础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本地企业优先录用富源籍员工,促进当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处体系,抓好劳动保障监察、劳动合同签订管理、劳动争议仲裁等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富源县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平台项目,不断拓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把招才引智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统筹开发县内县外两种人才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牵引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着力解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问题,为富源创新创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2020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5.12万人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1万人以上、农村实用人才1.4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3200人以上。


第五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两型”社会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加强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县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推进绿色富源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富源形成绿色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富源。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农村沼气池、小水电代燃料等项目,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在石漠化区域内的荒山荒坡上建设生态林、实施封山育林、推广种植经济林,加快实施河流治理、城乡绿化、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重大工程,重点抓好乡村公路沿线、水库沟渠、村庄庭院、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拆墙透绿、建路配绿、腾地造绿、借地布绿和见缝插绿,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提升吸碳功效,提高森林覆盖率。2020年,全县累计治理石漠化589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比2015年上升1个百分点。

二、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煤炭生产区、水源保护区、储煤场等重点区域和煤炭、电力、煤炭深加工、砂石生产、水泥、铝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进一步强化县城东门河、清溪河、小黄河以及块择河、黄泥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脱硫脱硝等减排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集镇“两污”建设。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加强污染运行管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强化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2020年,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三、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煤炭、土地等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着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民用、农村、政府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准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鼓励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实现技术节能、管理节能。2020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范围内。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工业园区和煤炭行业,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由“污染物排放”的传统模式向“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在大河乌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探索生猪养殖(粪便)-沼气(沼气渣、沼液)-果(菜、药)种植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分类回收,使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专栏15 节能减排项目

规划投资19.7亿元建设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王家屯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场、垃圾再生利用、县城污水管网、农村污水处理、集镇“两污”、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45个节能减排项目。


第六节 同步协调推进,促进社会民生新跨越

以人为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民生新跨越。

一、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着力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县城新建初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县城北片区小学、县城北片区高级中学、5个高中改扩建、51所幼儿园、“全面改薄”基础设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着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中小学教学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到2020年,全县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卫生管理体制,增强卫生事业发展活力。加快县卫生监督局业务用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老年人康复中心、人民医院业务用房、胜境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村级卫生室改扩建等15个卫生计生项目,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真正让看病群众受益,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挖掘富源特色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一是大力发展具有富源特色的文化。以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积极挖掘富源地方文化潜力,树立胜境文化品牌,重点做好纪实文学《王甲本将军》和反映清官孙士寅的电视连续剧《人在天涯》(暂定名)两大精品,深入实施乡镇文化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挖掘胜境文化、红色文化、水族文化和廉政文化四大特色文化,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文化艺术精品、文化人才引进及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化发展五大战略,逐步形成六个特色文化区。二是积极发展体育事业。认真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县体育活动中心,建立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建立一支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立一个国民体质监测站,定期开展一次体育特色活动,规范发展一批城乡晨晚活动点,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体育场馆设施趋于合理化,坚持以场馆促运动,以运动促健康,以健康促小康,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要。


专栏16 六个特色文化区

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滇南胜境坊、石龙古寺、古驿道等为核心的胜境关历史文化区,以古敢水族乡特有的水乡风光、水族民俗、水族民居、水族歌舞为特色的古敢水族风情文化区,以回隆水库、万亩林场、茶山风情园为主的回隆生态观光休闲文化区,以富源羊汤锅、富源酸菜猪脚、富源涮牛肉、富源八公里烧鸡、富源小街子宰猪饭为主的富源特色饮食文化区,以十八连山国家级原始森林独有的景观和贵州龙化石群为主的十八连山原始森林观光文化区,以红军长征过富源的历史足迹、海丹铁索桥、白龙山战斗遗址、红军洞、富村革命烈士纪念塔、富源民族文化生态村等为主的革命历史教育文化区。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重点,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地少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完善适应全体居民需求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农村地震民居安全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重点推进沪昆高铁北站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黄泥河镇保障性安居房、竹园镇安居房、县城统建公租房等项目,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提升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县殡仪馆、中安街道救助仓库等项目,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专项救助制度与基础性救助制度、紧急性救助制度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配套。进一步促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加强城市养老服务体系、镇敬老院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到2020年,全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员覆盖,生育、工伤、失业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

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有效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到2019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挂包帮”,扎实开展“转走访”,确保每个贫困乡(镇、街道)、贫困村、贫困户都有领导干部挂钩包保、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大显身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战前沿指挥部,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精准掌握贫困状况。为公正、公平、公开确定贫困对象名单,首先对照《贫困对象识别及认定标准》,进村入户、认真核实,确定出贫困对象初步名单。然后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大会,对贫困对象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表决,确定正式名单、进行公示公告。通过核查检验、群众评议、公示公告等步骤,科学识别贫困对象、准确摸清贫困群众基本情况、找准致贫原因,掌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切实做到贫困对象确定精准贫困状况掌握精准最后建档立卡,并根据脱贫和返贫情况对数据进行适时更新,实行动态化管理。

(三)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按照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以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规划为平台,重点推进8个乡(镇、街道)、51个贫困行政村、108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实施6400户2.5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地质灾害治理、产业扶贫等扶贫项目,实现由注重基础设施向注重产业发展转变,由分散建设向集中连片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第七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积极做好统战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建立社会保护体系,完善保障就业权、健康权、教育权、居住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政策,确立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制度,对权益易受侵害的群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倾斜保护。确立底线公平,实行最低保障、最低限度保护,并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质平等。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逐步形成社会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良好氛围。推进司法改革,优化司法权配置,减少司法行政干预,落实法官办案终身责任追究制,规范司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粮食、价格等综合行政执法,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普法各项工作,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巩固全体党员和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坚持不懈实施文明工程,提高文明素质,倡导文明行为,弘扬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形象,营造文明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建设文明、美好、幸福富源。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持续开展“富源好人”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全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第八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新动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之源,把扩大开放作为开发之路,加强改革开放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 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一、深化各项改革。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一步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着力打造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认真落实供给侧改革精神,突出抓好电力供需侧改革,积极争取直供电试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实现电厂有市场、煤炭有销路、高耗能企业有竞争力三方共赢的目标。全面铺开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统筹城乡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网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开发和规模经营;建立征地安置补偿标准适时增长机制,征地补偿必须与社会保障联动。探索非农转移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补偿激励机制,农民变市民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其真正融入城镇,享有均等化的城镇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继续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认真做好相关市场监管执法主体和资源整合,建立健全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依法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优惠政策管理长效机制。加快融资平台现代企业改制,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制度,控制好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健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全县所有公共项目招投标进中心。发挥财政性存款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引导作用,积极盘活各类存量资金。推动地方金融和担保体系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深化户籍、医疗卫生、社会管理、资源性价格、企业、非公经济等其他方面改革。

二、扩大开放与合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走出去” 和“引进来”步伐,以大开放、大协作促进大发展。从完善政策、提升服务、健全法制等方面,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投资者提供安全舒心的投资环境,并营造安商、扶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开放合作环境。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珠洽会、昆交会暨南博会等平台,围绕全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煤化工、物流等重点项目策划和包装,突出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和专业队伍招商,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区域性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招商活动,积极承接区内外产业转移,到2020年,引进县外国内资金126亿元、年均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年均增长8.2%。

三、提高对外贸易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广泛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览会、交流会等大型活动,建设境外营销网络,扩大境外投资,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鼓励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对外贸易共同发展。培植一批出口创汇型外贸企业,以培育品牌产品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出口结构,鼓励煤冶、煤化、冶金、大河乌猪、富源魔芋等富源特色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全县经济外向度。202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55万美元,年均增长27.3%。


第九 全力打好安全维稳攻坚战,建设平安和谐富源

坚持以“建设平安和谐富源”为总揽,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以赴抓好公共安全,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全力以赴抓好公共安全。牢固树立安全为先、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以科技推广应用为支撑,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根本,深入推进“平安富源”建设,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力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以煤矿为重点,全面加快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巩固提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果,同时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严格落实煤炭主管部门“十不准”、“十必问”规定,切实提升煤矿安全监管效能。全面抓好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建筑施工、油气输送管线、防汛、特种设备、电力、地质灾害、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学校等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切实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富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审视富源县法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真正利用法治的力量去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全力打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攻坚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信访维稳持久战、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的阵地战,确保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以因征地拆迁、资源开发而引发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善于发现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进一步健全预防机制,完善处置预案,不断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打、防、管、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黑恶团伙、黄赌毒邪“两抢一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决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非法集体上访事件、重大舆情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推进国防动员和民兵队伍建设,为全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第四章 富源县“十三五”规划实施的

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以要素集聚为关键,以规划统筹为基础,以组织领导为保障,以发展平台为支撑,推进规划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全县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完善党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科学管理和统筹实施“十三五”规划。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党纪党规,切实增强全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针对当前部分干部群众宗旨意识不强、作风漂浮等不良现象,要下决心、下重手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建项目、办产业的曲折性和艰难性,把全部的心思、精力、功夫用在办产业、搞开发、干实事上来,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一流的服务、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干到位,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纲要》突出综合性和纲领性,规划明确的内容必须由专项规划来细化和充实,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必须由专项规划来支撑,强化规划纲要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依据的重要地位,发挥规划纲要对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级各类规划与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建立规划实施机制,明确规划实施责任,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自主行为实现,约束性指标主要靠政府推动实施,县人民政府将把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及重大项目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并每年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计划、重大项目计划。县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实行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兑现承诺,形成强势推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第四节 坚定不移地强化跟踪评估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做好本规划与省市规划的衔接,县各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积极广泛地组织好规划宣传,及时披露相关政策和信息,给市场主体以合理预期和正确导向,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促进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县政府要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县人民政府应将调整方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人大、政协、各基层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五 坚定不移地做好要素保障

“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要素聚集,必须强化人才、技术、用水、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尤其要突出以下3个方面工作,解决资金不足、土地指标制约和项目支撑不足的问题。

一、想方设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和专项基金,集中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支出等。充分利用富源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平台,加大融资力度,增强投融资能力。采用PPP模式,拓宽社会资本渠道。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支持发展中小微型金融机构,支持典当、小额贷款公司等发展。

二、想方设法解决土地指标制约问题。加强土地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与保护,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园区、城镇、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流转途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三、想方设法解决项目支撑不足问题。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从产业、“五网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等方面规划投资项目1134个、总投资2046亿元,“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1538亿元。农业项目44个、规划投资42亿元,工业项目179个、规划投资481亿元,服务业项目157个、规划投资172亿元,“五网”建设项目180个、规划投资619亿元,城乡建设项目170个、规划投资128亿元,社会民生项目359个、规划投资76亿元,节能减排项目45个、规划投资20亿元。规划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40余亿元的项目1个,30余亿元的项目5个,20余亿元的项目9个,10余亿元的项目16个,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项目272个。政府主导投资项目808个,总投资716亿元,“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595亿元;市场主导投资项目326个,总投资1330亿元,“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943亿元。建立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供地、环评等“绿色通道”,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和协调调度,积极争取让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认真组织实施好项目,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本《纲要》经富源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将成为全县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全县上下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科学发展意识、跨越赶超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开放合作意识、改革服务意识,以思想解放引领科学发展,以观念创新促进赶超跨越。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的发展信心、发展渴望、发展激情,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顺应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新期待,确保圆满完成全县“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我们将在中共富源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坚决夺取富源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