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情况报告

  •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 015158708/2024-08638
  • 2024-01-11 11:20

按照《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通知》(富政发〔2023〕25号)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三农”工作系列部署,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利益联结促农增收等方面全力攻关,有效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良好景象。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办事公开

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等清单制度,兑现公开承诺,及时公开应当公开的政策法规、职能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处罚依据等事项,推进决策、执行、结果全过程公开,促进权力阳光透明运行。我局把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数据、规章、制度、职能职责、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处罚依据等在富源县相关信息平台上发布,达到各项事情在办理过程中都公开、透明。一是为提升和完善益农信息社为民服务水平,强化益农信息社的可持续运营能力开展好各项工作,全年共完成147个益农信息社的基本情况统计;二是通过三农通信息平台发布短信息111条、图文信息48条、短视频39个,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及科普知识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宣传推介出去;三是在阳光监督平台主动公开农机购置补贴信息507户,厕所革命补助资金5053户,生猪调出大县等信息,按要求公开全年工作总结、半年工作总结、实施方案40条;四是通过规范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服务水平,有效的开展各项执法检查,累计办理农业执法案件32件,开展国家禁限用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4500批次25个品种,国家禁限用农兽药残留及添加物定量检测1000批次,投入品监督抽检40批次,监管名录内企业共有171户,“双公示”平台上公示行政处罚14条。

(二)工作效率

1.立足创新,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富源县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工作思路,以大河乌猪、富源魔芋、肉牛羊三大产业为主,辣椒、生姜、山地蚕豆、油菜等特色经作为辅,因地制宜,规划出乡(镇)街道“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名录,明确每个乡(镇)街道发展1个主导产业,2-3个辅导产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66亿元,同比增6%,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1。同时制定了5个农业发展实施意见,整合1.01亿元涉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23个,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产生的505万元收益资金覆盖到104个村(社区)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2.统筹协调,粮食和农产品稳定供给。一是扛实责任,粮食稳产增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受理农户建房申请10702宗,完成审批6531宗,审批率61.03%;排查设施农业208个,涉及面积1781.5亩,未发现“大棚房”情况;完成11.18万亩“未耕种耕地”14173个图斑核查工作;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定耕地160.58万亩,完成播种粮食95.07万亩、实现产量37.21万吨。二是百花齐放,特色经作快速发展。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以魔芋,生姜、辣椒等特色经作为引领,种植魔芋15万亩、绿色蔬菜24.3万亩、优质水果5.3万亩、道地药材8.7万亩(含生姜5万亩),花卉0.4万亩,蚕桑1.95万亩,引领发展特色经作43.2万亩。三是夯实基础,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创建行动,推动畜牧业产业链发展。建有规模猪场(户)173个,肉牛羊规模场34个,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中转站3个,病死畜禽暂存点(冷库)85个,形成覆盖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实现生猪出栏172.06万头,同比增5.21%;肉牛出栏8.91万头,同比增5.9%;肉羊出栏34.65万头,同比增1.47%;肉禽出栏280.72万只,同比增3.09%;禽蛋产量0.33万吨,同比增7.69%,畜牧肉类总产量达17.85万吨。

3.提质增效,三产融合高速发展。一是强龙头,累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3个,市级龙头企业27个,新创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县级6个,培育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3个,市级3个,“四上企业”在库数达4个。二是补链条,围绕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完成云南赢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肉制品深加工一二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富源县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魔芋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有效推进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低端向高端、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三是兴业态,依托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完成中安街道保家村、胜境街道发家村两个乡村振兴先导示范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后所镇白龙洞村、胜境街道迤格村和马头山村、大河镇十字路村和邓家鱼塘村5个示范创建,形成了“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四是树品牌,坚持区域公共品牌、地域农产品品牌协调发展,建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67个、认证绿色食品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特质农产品2个,5家企业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名录”。

4.补短强弱,农业发展根基全面改善。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68万亩,2023年10.09万亩已建成2.5万亩,其余正在稳步推进中,建成后,将有效巩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二是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种养结合、粮畜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94%;积极推广农用薄膜减量替代,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7.5%;科学布局农业生产功能区,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水肥药一体化等高效、绿色的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68.45万亩、统防统治58.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35万亩,覆盖率分别达53%、45%、90%。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新增流转50亩以上连片土地0.9万亩;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奖励机制,联农带农奖励机制,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5.要素支撑,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一是抓实项目推进,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投资”的理念,落实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投资“一岗双责”责任,外出招商引资考察企业20家,引进企业考察14次,签订项目1个;二是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建设1.1万亩粮经协作示范基地,发展蚕豆10万亩,示范样板2000亩;冬油菜12.2万,示范样板3000亩;小麦播种10万亩;冬早马铃薯2万亩;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达2842人,获证446人。三是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发放2022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214.298万元,完成农机作业面积45万亩,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4.3万亩,培训农机技术及实用人员200人/次,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0.4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

6.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人居环境工作稳步推进,富源县144个行政村、1544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已全面完成成果编制、县级专家审查及县政府审批工作,覆盖率100%;完成7124座农村卫生户厕改建、完成率101.77%,127座自然村卫生公厕改建、完成率100%。二是示范建设推进迅速,全面完成1个“四美家园”示范村、1个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200个市县绿美村庄、3个精品示范村、42个美丽村庄建设。三是两污治理成效显著,累计配备压缩垃圾车61辆,勾臂式清运车319辆,勾臂式垃圾箱体5284个,垃圾桶5120个,村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达100%;4座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站正常运行,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县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进度55%,预计2024年3月底点火试运行,6月底并网发电投入运营;10个乡镇中4个完成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镇区污水处理设施8座(后所、营上、竹园2座、黄泥河、古敢、老厂、十八连山)、提标改造3座(墨红、大河、富村),安装污水收集管道75.4千米;全县160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105个、治理率为65.63%,1738个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1095个、治理率达63%,共建村组污水治理设施248个,农村污水乱泼乱倒、粪污沿路横流得到有效遏制。

(三)队伍建设

2023年,富源县农业农村局有在职干部182人,其中:公务员30人(公务员28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单位152人(专技148人,工勤4人),事业人员中,农业推广研究员10人(正高),副高职称 95人,中级职称 38人,初级职称2 人,未定级 3人。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自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抓好基层党建,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印发《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清单》《2023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选题计划》等文件,专题研究党建工作4次,班子成员与分管联系党支部工作研究安排党建工作20余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10次,交流研讨37人次,党组书记上党课2次,班子成员上党课7人次,党支部书记上党课17人次。围绕主题教育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活动1场,50余人受教;“学习身边榜样”活动1轮10场,120余人受教。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1轮10场,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其中有4条落到实处。二是深化政治引领,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市、县有关规定,2023年开展纪律作风督查6次,通报批评18人。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重大事项研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开展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轮17次,民主评议党员127人次,谈心谈话2轮,召开党组会议3次、党政班子会议21次,人事变动20人次。

(四)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学习增本领。全局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平时学习与专门培训相结合,读习近平原著与专家解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法,深入学习党纪国法,优良传统和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二是遵规守纪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两个确立”,坚守“三个务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农业技术专家自发到各乡镇(街道)进行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管理、畜禽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服务。三是自省自重胸怀坦荡。全体干部职工在生活中能正确对待权力和名利,坚定理想信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务实高效的工作标准、豁达认真的思想境界,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工作繁重,尽心尽力落实好各项工作;在取向上能树立正确的廉政观,始终牢记“廉”字不放松,不断强化廉政观念,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牢底线思维,做到廉洁奉公,大公无私。

二、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发展客观受限

一是规模化不够。立体气候明显,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气候、土壤、光热等产业发展要素不尽相同,导致很多特色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二是机械化难推行。全县97%是山区,山地多,坝子少,很多地方还靠传统的人背马驮,大型农耕机械用不上、小型机械难推广,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占比不高。三是现代化难度大。虽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技,但农户对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直接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

(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掉链

一是有规划但执行不到位。虽然已制定乡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名录,起草了大河乌猪、肉牛羊、富源魔芋、特色经作4个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发展1个主导产业,2-3个辅导产业,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但乡(镇)街道还是各吹各打,各种特色产业种植呈碎片化,没有形成规模。二是产业政策连续性不足。部分乡镇对区域产业发展研究不够,没有发展定力,随波逐流,存在一年换一个品种,或者别人发展什么产业,自己就跟着发展什么产业,不断用产业扶持资金搞试验,几年都确定不了自己适合干什么项目。三是项目谋划储备不够。一方面是“资金等项目”,每年上级产业扶持资金到位后,产业项目确定需要很长的时间,申报的项目部分实施时落不了地,或者年中又申请调整;另一方面是“项目等资金”,产业项目确定后,因县级财力有限,产业扶持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项目推进不力。

(三)农业龙头企业多而不强

全县有100多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但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只有7户,很多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都是小作坊。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不足,产品研发跟风严重,未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市场占有率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现代农业发展客观受限、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掉链、农业龙头企业多而不强的问题。

下一步,富源县将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鲜”的富源特色农业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质为阶段性首要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