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对富源县人大第十七届五次会议第31号建议的答复

  •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 富农发〔2021〕49号
  • 015158708/2021-04751
  • 2021-05-17 09:11

张小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的建议,已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切实保护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防治和减轻土壤污染,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和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富源县农业农村局立足我县实际,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守住耕地红线、维护粮食稳定为出发点,结合我县耕地情况,采取安全利用、治理修复、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措施,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业务培训、现场督促指导、划拨工作经费等方式,围绕农产品协同监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几项重点工作,推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改善我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奠定基础。

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2020年,中共富源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富源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富农办〔2020〕2号和《富源县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富农办〔2020〕3号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内容、进度安排、时间节点等。

二、完成富源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按照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安排,富源县农业农村局及时收集基础信息、图件资料。于2020年5月19日到云南省环保厅保密室对我县初步划分成果集中进行数据审核、边界确认等工作。并按要求以县人民政府公函(报告)形式向省农业农村厅提交《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图件》划分成果,于2020年6月19日全面完成富源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通过基础资料和数据收集和详查结果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初步划分,富源县耕地面积167.74万亩,分为三个类别:优先保护类143.49万亩,占85.54%;安全利用类22.31万亩,占13.30%;严格管控类1.94万亩,占1.16%。

三、开展富源县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

按照“边调查、边风险管控”的原则,确定受污染农用地区域,开展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推广。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制定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方案;编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案;编制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案;明确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2021年在富源县建立核心示范区34782.8亩。其中:安全利用类30076.5亩,严格管控类4706.4亩,辐射带动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根据要求富源县及时制定了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实施方案,2021年争取中央资金596万元,重点在后所镇7个村(卡泥村、老牛场村、栗树坪村、双诺村、阿依诺村、小冲村和迤后所村)实施受污染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

四、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涉及治理内容多,治理难度大。农村面源污染种类繁多,产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还包括化肥的减量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物的控制,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等方面。

2021年富源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2021年4月富源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了《富源县黄泥河流域农业污染及沿岸种植业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富源县黄泥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黄泥河流域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3万亩;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农药实现减量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8%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8%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2%,低微毒农药的使用量提升到80%;可控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4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率达到9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秸秆精细还田、堆沤还田面积占还田总面积的9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以上。并谋划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能继续给予关注,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承办人及电话:宋建明,0874-4616646

督办人:李怀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7日